關鍵詞 臺味
臺胞助理齊參與深度融入文化建設
晚會上,歌曲《朋友》掀起了不小的熱潮,臺上的表演者都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海滄區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經過一兩年的磨合,他們已從居民眼中的臺胞變成了鄰居,融入當地的生活。
今年的“我要上村晚”活動,組織、策劃、執行、評選,臺胞助理們全程參與,活動散發出濃濃“臺味”。
在海滄,臺胞助理參與文化建設不止“村晚”一項,在社區書院、鄉村規劃、志愿服務等多個領域,幾乎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海滄工作一年多的臺胞助理符坤龍為志愿服務和文化史料收集積極奔走,去年,他聯合全區所有臺胞助理成立工作小組,多次往返兩岸搜集開臺王顏思齊的珍貴史料。
作為對臺融合“前哨”,海滄扛起使命擔當,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促進兩岸心靈契合。受聘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和社區治理,為村(居)規劃、環境改造、社區書院建設、挖掘村情村史、弘揚耕讀文化及促進兩岸宗親交流互動等獻計出力。
作為國家級臺商投資區,銳意先行先試,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兩岸深度融合,這是海滄的使命擔當。海滄與臺胞助理的深度融合,成為深化兩岸交流的創新舉措、務實舉措。
關鍵詞 多元
展現包容特質推動基層社會治理
從最初的村居海選,到霞陽公園的村晚匯演,參與其中的不僅有新陽的老居民、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更有工廠的職工和在這里定居的新廈門人。
在當地,村民們從一開始的不敢上臺,到現在搶著上節目,社區文藝演職人員就超過百人;企業職工參演、社區居民助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擔任歌舞主角……一派和諧融洽的景象。新陽“村晚”火熱的背后,是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也見證了海滄多元包容的特質。
興祥社區黨委書記胡艷秋告訴記者,社區五湖四海的居民踴躍報名參加“我要上村晚”活動,大家一起參演晉級,融洽了關系,彼此的聯系更緊密。
“新陽是個工業區,街道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吸引的不僅是老廈門人,還有新廈門人,群眾廣泛參與,有助于發揮人文氛圍‘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作用,提升居民文化內涵,推動基層社會融合治理。”新陽街道負責人介紹,“村晚”從策劃之初就定調突出思想性、觀賞性、娛樂性和群眾性,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的一項試點,“街道正策劃定期舉辦惠民文化活動,我們要把‘村晚’打造成一個品牌,更好地發揮基層融合的文化黏性。”
海滄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新陽的“我要上村晚”活動正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基層文化自信。“村晚”把傳統文化重新搬上舞臺,喚醒了鄉土記憶,文化的歸屬認同感更強,也展現出海滄致力于國際一流人文高地建設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