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舞臺秀出草根魅力
海滄區(qū)立足本土特色打造國際一流人文高地,基層文化活動突出多元融合特質
舞蹈《最美宮燈紅》拉開了文藝匯演的序幕。(記者 何炳進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顏惠玉 林藝萍)紅燈籠、金福字、燈光璀璨的舞臺、自信滿滿的表演……一場精彩紛呈的“村晚”把海滄漸濃的年味氤氳得更加醇厚。
作為海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之一,昨晚,“奮進新時代闊步新征程”新陽街道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我要上村晚”文藝匯演在霞陽市民公園舉行。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滄臺商投資區(qū)設立30周年之際,海滄區(qū)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這場基層“村晚”也是海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持對內對下、接地氣宣講新思想的生動實踐。新陽街道“我要上村晚”文藝匯演更從基層的視角展現(xiàn)出海滄區(qū)積極打造國際一流人文環(huán)境的成效。
關鍵詞 草根
群眾唱主角傳遞積極向上正能量
冬日的夜晚寒意陣陣,但演出的現(xiàn)場氣氛火熱,充滿歡聲笑語。昨晚7時整,匯演晚會正式開始。一支《最美宮燈紅》的舞蹈拉開了晚會的序幕,女孩們畫上粉妝、穿上紅裝,舉手投足間,傳遞出滿滿的自信和正能量。
這些演員可是一路經過初選、村居選拔,才走上了“村晚”的舞臺。從去年11月起,海滄區(qū)新陽街道6個村居開展“我要上村晚”海選,點燃了當?shù)氐奈幕療崆椋踹x報名踴躍、選拔緊張激烈。
帶著濃郁的地方氣息,節(jié)目在“村晚”上盡顯魅力。情景歌舞劇、大合唱、薌劇說唱、嗩吶、閩南語歌……這些“土”文化、“土”風俗都是“村晚”的“根”,由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
然而,草根的“村晚”卻“土”得很有味道:《廈門親像一首歌》《移風易俗樹新風》《相親相愛》……節(jié)目中有歌頌美麗村居新變化的,也有展現(xiàn)鄰里關系和睦融洽的,反映了基層生活中的熱點,傳遞著向上向善、崇廉尚德的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