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重要且最值得驕傲的優秀文化之一。一個“孝”字,上為老,下為子,簡單而含義雋永,代表著上一代與下一代,上一代是下一代的引路人,下一代是上一代的傳承及延續。如果將踐行孝老愛親傳統美德的人形容成璀璨星河中的點點繁星,廈門銀監局員工吳繁應該可以算是其中的一顆。
一、盡己所能,詮釋孝是一種責任
上有老,下有小,中間又無親兄弟姐妹分擔,萬事只能自己一個人扛,獨生子女的中年顯得分外艱難。近五年,她的家庭經歷了父親住院去世、母親多次住院的情況,她兼顧好照料親人、工作、家庭三者平衡,不惜錢財、不辭辛苦,給重病中的親人以真切的親情和人道的關懷。
2013年,她的父親突發心臟病且病情進展較快,醫生認為只有北上求醫才有一線希望,多拖延一天病情都急劇惡化。在小心翼翼征求本人意見時,她的父親沉默了:2010年妻子發現肝硬化后,每周兩次到醫院取藥;孫子年幼需要照看。如果到外地求醫,體弱的妻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幼子的女難以應對。隨后他表示聽天由命,不想折騰。作為女兒,她深知其父憂心所在,她一面做通她的父母及許多還不明就里的親屬的思想工作,統一認識支持鼓勵,積極應對命運的挑戰。另一面,緊鑼密鼓地聯系異地名醫求醫、落實緊張的醫院床位、找房租房安頓、轉院轉醫保關系(當時還未實現異地醫保可直接轉移)、安排組織好親友到異地陪護。
去年,她的母親病情惡變發現時已是晚期,在反復治療、配偶去世、疾病疼痛的重重打擊下煩燥不安脾氣執拗,她懷著心疼與愛憐任勞任怨、精心陪護。照料住院過程中,她白天正常工作,下班后先到醫院料理晚餐,再回家輔導孩子讀書做作業,晚上晚些時候回醫院陪護。有時為避免落下工作,還攜帶手提電腦到醫院,在病房內整理工作頭緒加班。此間,她還要安排好各種檢查化驗陪同時間;與醫生反復溝通交流檢查結果、治療方案時間。
因為分身乏術,實際真正陪護母親床前的時間十分有限。生病的母親心理較為脆弱,雖她也理解女兒的困難,但強烈的孤獨感和依賴感使她時常控制不住發泄出來。這時,她懷著內疚委屈交雜的心情,強忍不自主涌出的淚水,擠出笑臉哄著母親。
已經記不清病房內故作輕松、保持微笑,走出病房帶上門那剎那潸然淚下的次數了。吳繁明白人生如白駒過隙,生命本身隱藏著不堪一擊的脆弱,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這段父母子女攜手同行、或長或短的緣分,盡可能使那無可避免的日子晚一點到來。
為保證治療效果,不得不注意對本人隱瞞病情,不得不在各種細微事情上考慮周密周全。如提前交代好所有科室醫生護士乃至相關科室人員小心隱瞞病情;和醫生溝通商量謹慎處理避開母親視線。如相關藥品涉及病名,她都要全部去除外包裝、避開敏感字眼。
為提升治療效力,她盡可能做好家庭護理保障,成為醫生眼中配合度最高的患者家屬。日常她將種類繁多的藥品按早中晚服用時間分門別類的放置在藥品盒內。2年來,她的母親沒有發生漏吃忘吃藥的現象。雙親每月到醫院檢查化驗結果,她都復印掃描按時間分列文件夾存入電腦,同步上傳手機方便調用,7年來,咨詢問診醫生時隨時均可調用各類檢查數據及情況。一般情況下,她能將病情在2分鐘之內陳述完畢,最快一次專家初診時間僅10多秒,極大方便醫生迅速準確判斷病情變化。
在她的精心關懷和照顧下,她的母親重燃積極面對命運的勇氣,頑強與疾病痛苦抗衡,創造了晚期重癥病人生命延續的奇跡。
二、推己及人,孝愛成為一種習慣
孝心是一種深深扎根于人性的感恩情感,那么推己及人形成一種習慣,則是放大了的孝心。吳繁在廈門銀監局從事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平日里接待來訪人員是其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她秉承監管初心,以換位思考的姿態,設身處地的關心來訪人員,使來訪者感受到受尊重感和被善待的溫暖。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因種種原因記不清存款數額乃至存放銀行,往往輾轉尋求銀行監管部門的幫助。一次,一位8旬老太太從島外趕來反映存款不見了,懷疑被銀行人員私吞。老太太隨身攜帶著干糧扁擔,事后得知她打算纏訪,不協助處理就滯留。倘若協調人員表現出“偏袒”銀行的做法,還用扁擔襲擊對方。她一面安撫老人,一面聯系銀行了解情況。在核實確為老人家記錯存款數額后,她督促銀行盡快聯系其家人接回老人。但銀行反饋的是老人家家人知道實情,此前多次接回后這次不愿再出面。在這種情況下,她陪著老太太盡可能寬慰勸解,最后總算勸服老人家回家。她還不放心,陪著老人家走到車站,等到開往島外的公交車,看著老人家上了公交車才回單位。
她結合自身的工作,積極思考如何更好地關愛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她深知特殊群體因其自身的生理和物質上的某些局限,獲得金融服務存在較大障礙或困難。她一方面鼓勵啟發銀行機構從關愛特殊人群的角度出發,在服務方式方法方面為特殊群體保留必要的特殊路徑,另一方面對確存在生活困難的特殊人群提倡引導銀行從經濟方面適當進行有關費用的減免。曾有不便出行的殘疾人士銀行卡密碼忘記、多次輸入造成鎖卡,無法自行進行網上金融交易。電話求助后,她立即聯系相關銀行,協調銀行工作人員提供上門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全轄銀行業的金融知識宣傳活動,作為主要組織者和策劃者,她注意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面向老年人、殘障人士、失業人士、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各類特殊客戶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助推廈門銀行業不斷改善銀行服務,惠及大眾民生。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一種讓你肆意索取、享用,卻不求任何回報的愛。吳繁將回報父母的愛踐行于關愛他人,從感恩生命感恩人生,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感恩社會、回報社會,不失為對父母最欣慰最好的回報。
三、身體力行,孝道進一步傳承
孝是一種基因,來源于父母,傳遞至子孫。她的父母一生正直善良、寬厚仁義。30年前服侍祖母長達15多年,無微不至地體貼得到全家族的贊譽和愛戴。親戚好友因種種因素常住她家,她們都隨時接納、毫無怨言,曾一度上至90歲祖母下至嗷嗷待哺的嬰兒,原三口之家硬生生擴展成8口之家。在這種行孝行善的家傳氛圍下,她養成了盡孝不予余力,行善不求回報的習慣。在她的影響下,她的愛人雖然平日工作繁忙,但能體恤她、協助她做好許多細節事項。如每周2次帶丈母娘到社區醫院注射提高免疫力的針,風雨無阻。對她的許多義舉,不僅不干涉,還主動提供幫助。她的孩子小小年紀關心外婆衣食冷暖,懂的把壓歲錢一分不動交給外婆孝敬外婆,還說:“錢就是用來使身邊的人開心的,只要外婆開心就是我的幸福”,還交代外婆想吃什么就買什么,想穿什么就買什么。
“小孝孝其身,大孝孝其心”,孝不僅僅在于喧寒問暖,還應回應父母的殷切希望。一方面,她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嚴于律己,潔身自好,恪守清廉,讓父母安心、放心,少一分擔心和牽掛;另一方面,她立足本職,努力工作,以優異的工作成績讓父母欣慰、令父母自豪和驕傲。參加工作十幾年來積極履職、勤勉不懈,先后獲得銀監會優秀共青團員、銀監會信訪工作先進個人、創建第三屆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個人、廈門銀監局監管標兵、2014—2017年連續四年考核評定“優秀”等榮譽。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是無法重來的幸福。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傳承尊老愛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實體現,她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真諦,使大孝大愛熠熠生輝,是點點繁星中最閃亮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