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玲,1977年3月生,泉州市洛江區萬安街道萬福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泉州高層次人才,社會工作師,敬。18年來,曾麗玲深深扎根社區主干,讓洛江區萬安街道萬福社區從“一窮二白”到自給自足,再到尋求發展,一路走來,有收獲,有辛酸,但她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艱辛創業把社區當成家經營改變貧弱境況
曾麗玲到洛江當社區主干之前,曾在晉江市公安局110當簡報編輯。2000年,萬安開發區在報紙上公開招募居委會負責人,她以第一名成績成功受聘。那年,她才24歲,是一個充滿干勁的小姑娘。
原以為發展中的開發區應該很好,不過,當曾麗玲第一次坐公交前往,看到的是一片農村的場景,草地、農田、平房,令她印象深刻。她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留了下來。“把社區當自己的家,徹底改變現狀。”曾麗玲說,剛開始,條件非常差,居委會連辦公場所都沒有,只是租賃簡易店面,經費需自籌,辦公用品自帶,工資經常無法按時發放。
“必須扎根社區,社區才能發展。”曾麗玲說,在學校品學兼優的她,在居委會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由于工作突出,她第二年便任命為洛江區第一個居委會萬福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從此,她就一直在研究如何發展社區。
當時,洛江萬安開發區正起步發展,商品房正大力興建,曾麗玲和同事搶抓機遇,為企業和商戶提供多項便民服務,爭取得到理解和支持。不過,萬事開頭難。她們剛開始接觸企業,很多開發商直接以沒空回絕她。但她毫不氣餒,一次不成,兩次、三次……不停地走訪,不停地協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50多次的交涉,第一家配套用房終于成功移交,接著第二、第三家也得到移交。為了社區后續發展,曾麗玲向上級借款購買社區用房,為了按擬定計劃還款,她絞盡腦汁,除了創新一些代辦服務外,與轄區企業開展共駐共建,規范整頓原來臟亂差的夜市,盤活資產,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社區終于有了收入,逐步實現自給自足,慢慢起步發展,現在社區居財收入超20萬元,固定資產達800多萬元。
突破創新昔日整頓臟亂夜市如今發展特色商業街
2000年,洛江區萬安開發區常住人口1000多人,外來人口達二三萬人,鄰里糾紛少。社區工作主要集中在發展上,整天跟流動人口打交道。社區內有繁華夜市,但臟亂無章,時常有攤主為占位而引糾紛。曾麗玲和同事就想通過整頓,劃行入市,分類經營,規范城市形象,同時增加社區收入。
起初,很多人無統一管理觀念,剛開始整頓工作阻力非常大。攤販從來沒繳費過,都不愿意服從統一管理。曾麗玲和同事堅持在晚間加班加點,與商販溝通,時常請派出所、城建部門幫忙協調。
雖是位20歲出頭的姑娘,但曾麗玲充滿拼勁,與那些攤販“拉鋸”近兩年,最終慢慢使夜市形成規模,群眾反映越來越好,攤販也慢慢服從規定,適應統一管理。這種模式運作了將近10年,直到去年,夜市被取締,向特色商業街轉變。??
如今,萬福社區投資50多萬元在安泰路、萬福街路段打造“特色商業一條街”,第一期共設置特色美食車10部,便民房8座,按飲食、小商品等分類。
細致服務18年堅持服務群眾走訪居民商家1.2萬多家
作為社區主干,曾麗玲不僅謀發展,抓管理,還堅持服務群眾,兢兢業業。18年來,她帶頭走訪居民5000多戶、個體經營戶7000多家,推行社區治理和倡導志愿服務,直接受益人數3500人,間接受益人數近20000人。
不管是走訪企業商家,還是居民群眾,曾麗玲都主動上門。企業店面排查、人口清查等一般都加班加點,甚至重大節假日無休。走訪雖是社區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她用很多時間去做。12000多家,18年,平均每天約走訪2家,而且并非走過場,還要溝通,了解居民及企業商家意見和建議。
“說句實話,我們社區從‘一窮二白’發展到現在,從零到有,我們一路走來,將近20年,確實是有很多辛酸,當然也收獲了很多評價。”曾麗玲說,群眾感受到了他們的溫暖,也感受到他們的服務,所以雖然辛苦,但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