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志愿者為茶地中心小學貧困學生發放幫扶資金
上杭縣茶地鎮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會是由全鎮志愿者自愿聯合組成的非營利性組織團體,客家草根藝術團、家園清潔隊、農業扶貧助困志愿服務隊、貧困生結對幫扶等4個志愿服務隊,現有注冊會員332人。促進會成立以來,按期換屆選舉,注重制度建設,完善管理章程,明確職責分工,堅持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促進會運行良好,增強了組織決策與活動開展能力,樹立了一批積極奉獻的志愿服務典型。該促進會的先進事跡先后被《福建日報》、福建電視臺、東南衛視、《閩西日報》、龍巖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2016年獲得福建省委 “四個最美”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同時獲得省首屆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全國第三屆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一、組建客家草根藝術團,為群眾送去歡樂和笑聲
為豐富群眾業余生活,弘揚客家文化,促進會多方籌措資金購置廣場音響、光盤、道具、舞臺設備等,創辦女子舞龍隊、男子舞獅隊、十番音樂隊,組建茶地鎮客家草根藝術團,共有團員39人。藝術團自編自演鄉土文化節目60多個,在全鎮13個村巡回演出,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還有針對性地編排特色節目,《十九大精神暖人心》等專題表演、小品《賄選》、《致富不忘環?!贰ⅰ哆h離毒品》、《移風易俗樹新風》、順口溜《勸人莫賭博》、竹板《上杭縣扶貧攻擊“十大措施”》等文藝節目,其中《客家山歌》和《花鼓》2個節目被臺灣傳媒公司與龍巖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金色家園”專欄收錄、展播。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又提升了鎮村文明程度。
二、實施農業扶貧項目,為農民帶來優厚回報
成立農業扶貧助困志愿服務隊,積極會同農技、農機部門做好農業“五新”技術推廣。開展幫扶結對活動,對因災、因殘貧困戶、烈軍屬、優撫對象給予良種、新農藥,推廣種植上優惠,新技術無償服務。每年向上級爭取一千多斤的優質谷種,免費向群眾發放,截止至目前,已發放優質谷種7000余斤。以優質紅米稻種免費發放及義務代耕等形式,鼓勵農民依靠科技種田,實現全鎮糧食產量大提高,農民人均收入達8000元以上。同時,為殘疾戶、烈軍屬、困難戶免費送去紅米稻種及義務代耕,開展志愿服務160次。
三、開展特色志愿服務,為鄉村播撒愛的種子
1.開展關愛貧困學生活動。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會與茶地中心小學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志愿者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直至貧困學生大學畢業,每年給予貧困學生幫扶資金500元,并解決貧困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開展關愛老人活動。針對農村大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家中留下老人和小孩,在生產和生活中經常遇到困難,志愿者便成了村里的“活菩薩”,哪個人有疾病或有重活做不了都找志愿者,志愿者們便第一時間幫助他們,志愿者們被村民們稱為當代的‘活雷鋒’?!?/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