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建設的路徑
堅持思想引領。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和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培育鄉風文明,首先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要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進行觀念轉變,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牢固樹立“三種觀念”。一是正確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老百姓的生活結合起來,真正落地落實,落小落細。二是新的發展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鄉風文明建設之間的辯證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把鄉風文明建設放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三是文明生活觀。大力倡導文明生態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開展“潔美農家”“五星級農戶”等創建評比活動,真正讓干凈整潔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讓自然成為風景。
堅持實踐養成。鄉風文明是鄉村良好社會風氣、生活習俗、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等的總和。培育文明風尚、文明習慣,重在實踐養成。一是活動養成。要結合實際,組織開展“核心價值觀進農家”“優秀傳統文化進農家”“科學知識進農家”“文明風尚進農家”“法律法規進農家”等“五大行動”,把好的理念、作風、習慣轉化為農民群眾自身的需求,使之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骨髓、形成自覺。二是制度約束。將村規民約用起來,堅持遵守法律法規、傳承優良家風、規范村民言行的原則,結合村民生產生活實際,指導村社修訂完善通俗易懂、群眾認可、易于執行的村規民約。三是文化養成。堅持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以農村群眾的文化需要為導向,大力開展文化進基層活動,采取歌曲舞蹈、詩歌朗誦、器樂表演、繪畫書法等多樣的藝術形式,組織文藝展演、文化演出、文藝培訓和送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送圖書下鄉等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堅持統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是一個綜合的、全方位的、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匯聚政府、社會組織、村民自身等多方的力量。一是機制促動。要充分調動職能單位、黨政有關部門、群團組織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細化任務,壓實責任,用好各項政策,提高綜合效益。二是組織聯動。在推進過程中,要與農村“三變”改革、綠色發展、鄉村治理、鄉村文化興盛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工作開展。三是示范帶動。要注重典型引導,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同時,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和品牌意識,要規范標準和要求,著力打造鄉村文明建設示范點,讓鄉村居民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升生產生活質量,體會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