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州大力加強城市綠道、生態公園等生態產品供給,先后開通12條城市綠道、開放12座生態公園。同時,通過創新PPP治水模式讓內河成為城市里流動的生態風景線
有福之州,暢享生態之福
東南網8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段金柱)
站在城市高處眺望,一條條綠道蜿蜒伸展,一座座生態公園與大廈高樓相映成趣,日漸清澈的內河給城市增添特別的靈氣……這是環境更美的有福之州,帶給人們的生態福利。
近年來,福州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大力加強城市綠道、生態公園等生態產品供給,先后開通12條城市綠道、開放12座生態公園,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同時,針對內河黑臭等生態欠賬問題實施綜合治理,通過創新PPP治水模式讓內河成為城市里流動的生態風景線。
近日,福州出臺《加快全域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圍繞“一道一園一湖”(休閑步道、生態公園、景觀湖),打造全國領先、國際知名的都市生態休閑旅游精品。有福之州,正在向全世界亮出一張深以為傲的生態名片。
滿城綠道,走出綠色幸福感
在鼓樓區,因為一條城市森林步道的出現,讓很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登山鍛煉的愿景實現了。
這就是榮獲2017年“國際建筑大獎”、全長19公里的福道。“它是省內最長的一條步道,將梅峰山地公園和金牛山體育公園連通,實現‘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走在步道上,可以看到腳下低矮的林木與花草,充滿綠意環繞感。”鼓樓區步道辦負責人說,市民從梅峰山地公園出發,可一路走到江邊,登高、觀景、望江一路暢通。
如今,每逢節假日,福道必在朋友圈成為“網紅”,還曾數次通過央視直播鏡頭在全國觀眾面前露臉。福道帶來的綠色幸福感,是福州加速推進城市生態休閑綠道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宜居城市向往的縮影。
“一方面,群眾渴望更天藍、草綠、水清的居住環境;另一方面,綠樹大多集中在山上、河邊,市民出門難見綠。”福州市園林局負責人說,為讓市民充分享用綠色成果,福州發揮山、水、江、海等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大力實施綠道建設項目。去年春節前,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飛鳳山公園二期休閑步道、大腹山步道(一期)等12條休閑步道相繼亮相,成為人們休閑新去處。
“每天早上,我從倉山的小區出門,一個小時步行里至少有40分鐘走在公園和綠道。”市民李慶感慨說,綠道建成后,一路綠意盎然,上下班就像逛公園。
未來,隨著綠道還將延伸出更多幸福感。“綠道的功能不僅僅是給市民休閑娛樂,還應把郊野的自然生態引入城市,拓展城市生態空間;串聯魅力文化廊道,建設科普教育平臺;對接公園景區,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福州市園林局負責人表示,按“環城達山、沿溪通海、綠道串公園、順路聯景點”理念,福州中心城區已規劃綠道132條,總長度超1000公里,目前已建成25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