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教育夢想
小島學校最大的困難是交通不便、信息滯后和要應對臺風等各種惡劣天氣。大前年,他的愛人坐木船到松下鎮購買生活必需品,突遇強風浪,命懸一線。當時,她就用手機拍下視頻并說道,“萬一有個閃失,就把它作為你和孩子的念想吧!”這樣的驚險考驗和困難,在他和妻子共同堅守的20多年時間里,數不勝數。
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機會,這是王開佺一直以來的愿望,這也是教育的底線。新的學年,長嶼小學只剩下7個孩子。王開佺說:“今年沒有一年級的新生。孩子留不住,有條件的都出去讀書了,留在這里的孩子多半是家境比較困難的,或者父母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撫養的。”
雖然現在只有幾名學生,但是他們倆夫婦始終堅持語數英、體音美一門課程不漏教,一節課時不減少,一項制度不缺失。他們每周都堅持升國旗唱國歌,每天都堅持做課間操,開展主題班會、節假日文藝匯演等。夫妻倆還認真做好學生防溺水工作,23年來沒有發生一起學生溺水傷亡事故。
他們對班上的留守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狀況,還經常送給孩子穿的衣服和用的文具。對于學校貧困生更是特別照顧,不僅生活上給予鼎力相助,還找到社會機構給予資助,讓這些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多年來,長嶼小學的教學成績在長樂百人以下的同類學校中一直位居前列。2007年以來,該校先后送走了300多名畢業生。
不忘教育初心
2010年的一件事,讓林珠金一度下定決心要離開長嶼島。那年冬天的一個晚上,風大浪急,四下里漆黑一片,她因藥物過敏而突發休克,生命垂危。王開佺慌了神,跌跌撞撞地挨家挨戶敲門求救,苦苦哀求之下,好不容易有一個熱心腸的漁民愿意冒險將她送出島搶救。
航行過程中,船長因為著急慌亂,在海中觸礁擱淺,在最絕望的關頭,一個巨浪打來,一船人以為將要命喪大海,沒想到巨浪卻將船從擱淺的暗礁上推入海水中,船長趕緊開足馬力駛向岸邊。在船上,丈夫與熱心村民輪流為林珠金進行心肺復蘇,經過醫院連夜搶救,林珠金終于幸運地從鬼門關里撿回了一條命。
出院后,林珠金幾乎是哭著和丈夫說:“我們的孩子從初中開始就在島外上學,我實在不忍心看著孩子一個人在外面,要不我辭職,在外頭租個房子一邊打工一邊陪孩子上學吧,咱們這些年虧欠孩子太多。”
王開佺想了很久,一字一句地說:“你調走了,島上孩子怎么辦?如果沒有這個小學,很多孩子可能就求學無門了。如果當初我們住的島上沒有小學,我們又能有今天嗎?”林珠金聽了,慢慢地收起了眼淚,又起身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教案。
回憶至此,王開佺突然淚如雨下:“這些年,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我愛人,她比我付出的多得多,沒有她的支持,我還不知道能支撐多久……”
經歷過生死考驗,王開佺和妻子林珠金對教書育人又多了一分深沉的理解,更加眷戀腳下這塊熱土。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作為一名有著21年黨齡的黨員,王開佺深深懂得:不忘初心是忠誠,甘為人梯是使命,砥礪奮進是責任,只要島上還有一個孩子要上學,他便會一直堅守下去,讓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在島上落地生根,讓每個海島孩子都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
媒體報道:他的事跡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網、福州日報、吳航鄉情報、長樂新聞網等媒體上均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