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菊花黃,轉眼又重陽。作為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登高望遠、踏秋賞菊等民間習俗廣泛流傳,更被賦予了特殊的敬老文化意涵。每當重陽節來臨之際,各界都會組織相關活動,倡導尊老敬老傳統、營造孝老愛老風尚。為人子女者往往也給老人贈送禮物,以寄托和表達孝敬老人的情意。而在筆者看來,陪伴是最貼心的重陽禮物。
陪老人說說話。人口大流動時代,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精神寂寞,已經成為大家共同關切的社會現象。給老人送重陽糕、買幾件衣裳,固然可以讓他們感到開心,爭取機會、創造條件在重陽節回家看看,跟父母們說說話、嘮嗑家常,給他們做幾道可口的飯菜,或許更能令他們感到精神慰藉,享受人間天倫之樂。
陪老人散散心。不少老人常年“宅”在家里,難得出門透透氣,看看外面的風景,生活難免顯得單調、沉悶、無聊,重陽節帶老人家去戶外登高呼吸新鮮空氣,跟他們一道去看菊花展覽,一起看場戲或電影,或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既可讓老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又能使老人獲得生活的樂趣,更是對傳統美德和節日文化最樸實的傳承。
陪老人做體檢。老年人肌體漸漸老化,難免或多或少的出現身體不適,甚至患上一些“老年病”,陪老人去醫院進行一次體檢,及時發現身體功能潛藏的疾患信號,讓他們掌握老年保健、疾病預防的要領,使疾病得到及早治療,盡可能讓老人過上健康長壽的幸福生活,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則是更具實質意義的關愛。
有道是,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都是在父母陪伴下成長、成人、成才,父母年老后最需要的正是是我們的陪伴,這樣的陪伴既是盡孝心,也是對養育之恩的回報,更應成為敬老節里一道最溫情的風情。當然,陪伴遠非敬老節這一天,而更體現在平時、體現在老人最需要的時候,知其心思、遂其心愿,力所能及、體貼入微地給予關懷、照料,真正讓他們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泉州市委文明辦 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