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路口,不少電動車和行人闖紅燈。
東南網10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盧金福)近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交通出行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將在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城市交通等多個交通出行領域分步開展失信專項治理,治理對象既有企業也有自然人。
第一階段,治理對象為具有嚴重失信行為的道路、水路客運企業,城市出租企業(含巡游和網約出租)和鐵路、民航旅客。第二階段,將針對具有嚴重失信行為的道路客運駕駛人、出租汽車駕駛人,適時組織開展專項治理工作。
《通知》的出臺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和熱議,福建不少城市出臺規定將交通出行領域納入失信懲戒。專家認為,交通領域失信體系的建設要由頂層設計來完成,而交通出行文明的養成還需靠法律來支撐。
出行亂象叢生 監管存在“縫隙”
不久前,在由濟南開往北京的一趟高鐵上,一名男子強行霸占其他乘客座位。事件發酵后,男子被處治安罰款200元,計入鐵路征信體系,限期內被限制乘坐火車,引發了網友對擾亂公共交通秩序行為列入失信懲治的關注。
福州城區交通出行各種失序和違法行為屢見不鮮,缺少規則意識、誠信意識和服務意識現象頻發。近日就有網友反映,福州一輛158路公交車的司機不顧乘客勸阻在車上吸煙且態度惡劣。
不少出租車司機為了利益拒載和繞道,也頻頻被市民投訴。數日前有福州網友“現身說法”,本想從倉山去東街口,卻被司機以堵車為由繞道,還被要求提前下車。
在福州街頭記者看到,各種交通違規行為隨處可見,機動車壓線、加塞、搶行人行道,電動車駕駛人不戴頭盔、電動車和行人闖紅燈等問題均比較嚴重。
不規范的駕駛行為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引發人員傷亡。福建省公安廳每月都會對外發布全省典型交通違法(事故)案例,涉及酒駕、醉駕,偽造變造、遮擋車牌,無證駕駛、違反規定載客,超速、闖紅燈等各類交通違法行為。
“交通違法違規也是一種失信行為,比如已明文規定喝酒不能開車,還去開就是失信?!备V荽髮W社會學系教授甘滿堂說,破壞各項交通運輸出行的秩序,也是誠信缺失的一種體現。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控,會導致各類交通問題屢禁不止,造成誠信缺失。福建工程學院交通運輸研究所所長、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呂英志表示,一些交通違法行為違法成本低,執法無法覆蓋所有區域,對交通違法行為人的威懾作用有限。
信用手段出拳 強化交通安全
9月5日,莆田鄭某生酒后騎一輛已達報廢條件的二輪摩托車,在國道324福昆線莆田段塔橋至石庭圓圈被當地警方查處,經檢測為醉酒駕駛。警方除對其處以吊銷駕駛證、罰款620元、記3分,還認定其行為“嚴重失信”,將其列入“信用中國”黑名單,將在擔任企業法人資格、貸款額度、保險費率等方面予以聯合嚴懲。
鄭某生是莆田市今年9月公布的首批因交通違法被列入“信用中國”黑名單的7名嚴重失信人員之一。今年8月,莆田市制定出臺了《道路交通安全領域納入誠信系統失信人員名單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領域信用系統,懲戒交通違法失信行為,規范交通秩序。
《辦法》明確,一般失信情形有12項,包括行人跨越道路隔離設施、電動車和摩托車駕駛人未按規定戴安全頭盔、駕駛機動車通過人行橫道時未停車讓行等方面多次被查處的行為;嚴重失信情形有6項,包括酒駕、交通肇事逃逸、危險駕駛罪等。
莆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隊長李洪忠表示,《辦法》旨在通過這種方式,讓廣大交通參與者遵紀守法。目前,莆田市交警部門已經與工商、銀行、保險等52家單位聯動,對交通違法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
莆田市的做法只是各地探索運用信用手段強化交通安全的一個縮影,福建已有多個城市推出將交通安全領域嚴重違法納入不良征信記錄的規定。
去年,福州交警部門確定了13類嚴重交通違法作為失信行為納入個人不良征信記錄,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泉州市則把交通運輸行業納入誠信系統,建立“紅黑榜”發布制度,包括道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企業、公路工程建設、超限運輸等方面的信用評價,主體涉及企業、從業人員和車輛,并于今年5月發布了首批“黑名單”。
交通行為人和企業被納入誠信體系后除了要接受行政主管的處罰外,還將受到一系列的聯合懲戒,包括通報所在單位,并影響評先評優、駕考,受到交警部門重點監管,與個人信用、職業準入、車輛保險等掛鉤,以及限制其擔任企業法人代表、影響其貸款、保險等懲戒。運輸企業還可能在市場準入、行政許可、融資、享受優惠政策等方面被限制或禁止。
去年,福建印發了《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進我省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并將交通違法在內的嚴重失信個人列為重點監管對象,依法依規采取行政性約束和懲戒措施。
法治德治結合 失信聯合懲戒
交通違法納入失信體系規定的出臺,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交通安全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列入失信名單聯合懲戒,可以提高交通違法的成本,讓更多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具有積極的導向意義。
也有網友指出,普法才是關鍵,很多人并不清楚違反交通規則是違法行為。還有網友認為要建立長效性的機制來監管,防止“牛皮癬”復發。
“對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失信懲戒很有必要?!备蕽M堂表示,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作為相關部門打擊交通違法行為的配套措施,可促進交通出行領域的誠信建設。他建議頒布相關的法規條例,對失信范圍作出明文規定;相關部門需要進行聯動和數據共享,達到聯合懲戒的目的和效果。
長期從事交通安全研究的呂英志則認為,把交通違法行為列入失信名單,對交通經營企業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可通過“黑名單”制度倒逼企業做到誠信經營,提升服務,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但把個人行為列入失信名單則可能會損害公民的基本權益。
“通常一罪不兩罰?!眳斡⒅菊J為,交通違法已經有相應的處罰機制,如罰款、扣分,嚴重者追究刑事責任。若要列入失信名單繼續進行連帶處罰,就需要把該處罰納入整個交通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
目前各地出臺的規定在交通失信行為的認定上不盡相同,聯合懲戒的覆蓋面也不一樣。呂英志指出,交通違法行為納入失信體系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明確哪些交通違法行為會被列入失信名單以及受到怎樣的限制,要建立完善的失信記錄規范和評價體系。“在交通運輸法規上就必須寫清楚,不然大家會無所適從,不清楚自己交通違法要接受怎樣的處罰。”
呂英志認為,交通出行文明僅靠道德去規范還不夠,要靠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來養成。相關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持續貫徹下去,形成大家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氛圍?!拔覀兂Uf要禮讓斑馬線,這個‘禮’應該是‘理’。斑馬線讓行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不只是道德層面的問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