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薌城區開展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進校園、進社區活動
文明風9月29日訊? 為進一步深化道德模范學習宣講教育活動,在全區掀起新一輪學習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的熱潮,引導人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進一步形成“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和良好風尚,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9月26日,市、區文明辦聯合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進社區、進校園”活動。
??
活動現場
上午,道德模范劉龍清、陳偉琳、林麗華、林奕軒走進薌城區新橋街道華港社區及薌城區閩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為社區居民朋友們和學校師生們送來了文明新風、道德贊歌、精神食糧。市文明辦副主任劉述沖、區文明辦主任周秀玉、副主任張新明和社區人員、學校師生一同聆聽了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
“當代宋慈”劉龍清——他從事法醫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審查、鑒定1.6萬余件,發現并糾正了466件錯誤鑒定意見。經他復核的鑒定書全部被法院采納,無一錯案。劉龍清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檢察技術先進個人”、“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第八屆福建青年五四獎章標兵”、“感動漳州十大人物”、第五屆福建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并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80后”鄉村醫生陳偉琳——他從醫20年,始終視病人為親人,不辭辛苦,夜以繼日地奔跑在鄉村第一線,累計出診25000人次,經其診治或轉診的危急重癥患者達625人次。他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獻血總量達116800L,成為漳浦獻血第一人。先后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省部級勞模、“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福建向上向善好青年”、“省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和第五屆福建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真情奉獻林麗華——她成立了漳州市的第一支助殘志愿者隊伍,十幾年如一日,定期到福利院照看孤寡老人和殘障兒童,給予他們親人般的關懷。不定期到聾啞學校、開智學校,給殘疾兒童送去學習用品和食品,多次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累計義賣募捐達300多萬元。在她的影響下,助殘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目前成員已達1500多人。她把愛灑向社區、學校、、養老院、福利院,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風尚得以有效弘揚和傳播,成為我市志愿服務工作一道亮麗的風景,榮獲2011年第二屆市道德模范、2016年中國好人。
美德少年林奕軒——她現就讀于長泰縣山重小學六年級,現任學校“紅領巾”送報站第29任站長。自從成為學校“紅領巾”送報站隊員的那天開始,林奕軒就牢記“紅領巾”送報站的宗旨和服務公約,做到“一個保證、兩個不準、三個滿意”。她熱愛集體、積極進取、樂于奉獻。在學習和生活上長期堅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奉獻自己的愛心。2017年榮獲福建省第四屆“盡責奉獻”美德少年榮譽稱號。
四位漳州市道德模范,來自不同行業,來自廣大群眾的身邊,他們的事跡感人肺腑,詮釋著道德的真諦。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召著社會,告訴我們:道德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觸手可及;道德不是口頭說教,而是一個個具體行動,雖然每個人的工作條件不同,生活環境各異,但只要真心關注社會、關愛他人,每個公民都能夠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都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道德模范。
讓我們以道德模范為榜樣,認真學習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把學習活動作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性和自覺性;把學習道德模范事跡與學習身邊的先進人物結合起來,努力營造求真務實、默默奉獻的偉人精神。(薌城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