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寶山,女,1997年1月出生,福建漳平西園鎮(zhèn)基泰村人。從小飽受生活艱難,為父母分憂解愁,照料同母異父患精神分裂癥的大哥和患癡障的二哥,孝心感動十里八鄉(xiāng)。
荏苒22年光陰,葉寶山一路走來,坎坎坷坷。1995年,母親帶著兩個哥哥嫁給父親,8歲的大哥患精神分裂癥,6歲的二哥患癡障,父親身患冠心病,家庭的重?fù)?dān)全落在母親瘦弱的肩上。在葉寶山童年的記憶里,母親終日耕作農(nóng)活,服侍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常常疲憊得直不起腰。月光如水,望著母親仍在院里洗搓衣服的單薄身影,葉寶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從母親身上深深體會那份“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堅毅。她開始從洗衣學(xué)起,向鄰家大姐姐討教。然而她這只“旱鴨子”剛下水,衣服便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了。她不顧一切地趟水,奮力地?fù)苹仄鞯囊挛?。“小小年紀(jì),你不要命了!”一旁的鄰家大姐姐急切地大聲喝止?!按蠼憬?,衣服沖走了,家里人就沒有衣服換洗啦!” 年幼的她雖然驚魂未定,但深知家境貧寒,母親為了給父親和哥哥治病,實在拿不出多余的錢購置衣裳。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她逐漸學(xué)會換洗被褥、熬湯煮飯、澆菜喂豬、種植甘蔗等家務(wù)農(nóng)活。每當(dāng)餓了,就吃點隨身帶的地瓜與干糧;渴了,就隨便掬一捧渠溝里的水,之后又匆忙地跟隨母親操持生計。
葉寶山自懂事起,她家經(jīng)?!伴T庭若市”,但從來不是賓朋滿座,而是“興師問罪”。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哥又犯病了,今天不是踩踏東家種植的甘蔗,明天就是收割西家尚未成熟的水稻……面對無盡的指責(zé),年少的葉寶山一聲不吭,陪同母親用顫巍巍的雙手捧上賠償金。一日下午,葉寶山上學(xué),剛走到路口,便被鄰里阿姨攔住“告狀”。原來,大哥居然在阿姨家門前如廁,拉下一坨坨臭烘烘的糞便。葉寶山靜靜地聽著,沒有一句反駁。通情達(dá)理的她心里明白:大哥又惹禍了,鄰里有怨言也在所難免,再大的委屈也要往肚里咽。她無暇顧及上課是否遲到,立馬回家抄起掃把與垃圾斗,徑直走到阿姨家門前,默默地清掃完所有的糞便。葉寶山傍晚放學(xué)回家,直至看到外出務(wù)工剛剛摸黑歸家的母親時,終于忍不住“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撲到母親的懷里,哭訴下午事情的原委。母親撫摸著她的額頭,溫和地說:“孩子,對不起,不該讓你遭這份罪呀?!薄皨寢?,您太苦太累了,女兒愿意為您分擔(dān)這份罪?!?葉寶山堅定地回應(yīng)道,盡管眼中仍然飽含著盈盈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