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順榮,將樂縣水南鎮渡頭村村民。他子承父業,薪火相傳,踐行著湯氏祖孫三代68年的堅守做紅軍烈士墓的守護神的承諾,以實際行動譜寫著“信守承諾,愛國擁軍”新篇章。
義葬英烈 三代守墓
“八一建軍節又要到啦,我來看你了,節日快樂!”2018年7月31日,在將樂縣天閣陵園烈士墓區的秦福河(原名秦柏河)烈士墓前,湯順榮和以往一樣,蹲下身子,用干凈的毛巾抹去墓碑前的塵土,用掃帚輕輕掃去墓前的樹葉樹枝,在墓前擺上鮮花……
“他是我們一家最不該忘記的人,你們要像我和你爺爺一樣,子孫后代都要看好烈士墓。”這是湯順榮的父親湯萬叢一直以來對他的要求,這也是湯家三代人的鄭重承諾。烈士姓秦,掃墓者姓湯,湯家三代人為何做出這份承諾?
湯順榮說,守護秦福河烈士墓源于自己的爺爺湯七根。這份承諾起源于68年前。1950年1月,剛解放的將樂縣金溪上游一帶匪患嚴重,湯七根一家曾多次遭遇土匪劫掠,大兒子湯萬壽還被土匪抓走過。同年4月的一天,金溪河水暴漲。正在渡口的湯萬叢突然發現上游漂來一個不明物體,他靠近察看,發現是一具頭戴鋼盔的遺體。當他解開遺體上的雨衣時,發現死者身著草黃色軍裝,鋼盔內的軍帽上綴著紅色五角星,他驚呼:“啊,是解放軍!”
想到不久前,他曾用竹排運送過一批又一批的紅軍去白蓮、萬全一帶剿匪,他毫不猶豫地快速抱起遺體到岸上藏起來。湯七根聞訊趕來,父子倆在死者身上發現了一個小本子,上面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二八七團三營八連戰士秦柏河,山東省五蓮縣長山區基山店子村人,男,25歲,1949年4月入伍。
“這名解放軍從山東千里迢迢來這里幫我們打土匪,是我們的救命恩人,他犧牲了,我們要為他安葬。”父子倆冒著被土匪殺害的危險,在當天深夜,悄悄地將烈士安葬在金溪河畔自家菜地里,并用稻草掩蓋好。
數月后,土匪終于被解放軍殲滅。當時,解放軍二八七團的領導還特意上門感謝湯七根家的擁軍義舉。第二年清明,去烈士墓前祭掃之后,湯七根一家幾經商議,從縣城請來石匠選用上好的石料制作墓碑,并按當地習俗為烈士整理遺骸,修整墳墓。此后,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他們分別兩次為烈士修墳立碑,三次遷墳,但始終不變的是祭掃烈士的心。
冒著殺身之禍,同父親收殮一名素昧平生的在剿匪中犧牲的解放軍戰士遺體并安葬,湯順榮一家義葬英烈,三代人不間斷的祭掃烈士墓,更加彰顯的是軍民同心,讓愛無缺的精神。
父親湯萬叢時常教誨湯順榮: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英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將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湯順榮牢記父親的教誨,每年清明節、八一和公祭日一家人都會早早到革命烈士陵園祭掃英烈。68年,祖孫三代信守承諾,堅定如一,用實際行動守護英靈,踐行自己許下的諾言。
講誠信,做生意人也一樣
“男兒當自強,從踏進軍營的那天起,肩上的紅肩章,就是你的‘成人禮’,它將永遠陪伴在身邊。”湯順榮自豪地說,受烈士秦福河和家人的影響,1995年湯順榮入伍當兵,圓了他多年的夢想。1998年,他從部隊退伍回到縣城,先后開過餐廳、茶莊以及在企業擔任過安全員,老實本分的他原以為人生可能就是這樣了。
2012年,湯順榮因為交通事故,左腳受傷,需在家休養。“當時就覺得不能做企業的包袱,自己年輕力壯,也不肯服輸,養活自己肯定沒問題。”湯順榮笑著說,辭職,再次創業,他創辦了匯通水泥制品廠,主要生產新型環保藝術圍欄。
“這和當兵走正步一樣,需要一步步學,沒那么快上手,但只要肯花功夫,就肯定會成功。”湯順榮說,剛開始的創業路并非一帆風順,企業也曾遇到過生產技術和質量方面的問題。由于腿腳不利索,反而給了他“捷徑”。靠著當兵磨煉出的那種不怕吃苦的勁頭,幾個月里他吃喝拉撒睡全在廠里,他大膽地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憑借著產品好、服務好、質量過硬以及誠實可信,產品最終贏得了市場和用戶的好評,經過數年的發展,目前產品已覆蓋周邊10余個縣市區,年銷售額50多萬元。
湯順榮說:“做企業和做人一樣,無論什么時候,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在進行水南鎮乾灘村步道欄桿安裝噴漆工程時,雖然離工期還有十幾天,但為了確保能在雨水季節來臨前完工。湯順榮在工人已經放年假的情況下,一個人在工地忙碌到除夕。大年初二就到工地噴漆,直到初六順利完工。為了不耽誤工期,信守承諾,湯順榮總是親力親為,與他合作過的客戶大多是他的“回頭客”。
隨著業績不斷攀升,信譽不斷提高,企業也壯大了,湯順榮沒有耽于享樂,而是積極關心社會,參加公益活動,奉獻愛心。幾年來湯順榮向社會困難人員、貧困學生捐款數萬元。他說:“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名軍人,時刻忘不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部隊時我當一名好戰士,回到地方,要感恩回報父老鄉親和部隊對我多年的培育。希望自己能傳遞出更多的社會正能量,影響改變更多的人。”
多年來,湯順榮他以實際行動,彰顯了退伍軍人永不褪色的軍人風采,是講誠信民營企業家,是信守承諾,愛國擁軍的優秀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