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人,男,1944年5月生,福清市海口鎮東閣村村民。他用自己的吃苦耐勞、勤勞敢闖,在花蛤養殖業闖出一片天地,享有了“花蛤王”的美譽。但他始終不忘艱難歲月中鄉鄰們對自己的幫扶,始終將鄉親們的冷暖掛心頭,捐款參與家鄉修橋鋪路、修繕教學樓、為東閣老人會添置設備、服裝等等公益事業數十項,還積極參加紅心關愛聯合會助學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林依人是一位歷經無數磨難的老人,艱難歲月的風霜印跡留在他的臉上,即便命運不濟,但是他吃苦耐勞、勤勞敢闖。熬過苦難歲月的他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對鄉親們的感恩之情一直深藏心里。于是,他火熱的愛心就像涓涓細流不斷回饋給這個社會,他就是海口鎮東閣村74歲的老人林依人。
林依人是我市水產養殖業的帶頭人,現任福清市貝類養殖協會副會長,也是東閣老體協理事會會長、東閣村林氏祠堂理事會會長,同時也是福清市紅心關愛聯合會的理事。
1944年5月林依人出生于海口鎮東閣村,幼年時期家庭十分貧窮,更不幸的是,12歲那年父親病逝了,此后他母親帶著年幼的他以及弟弟姐姐吃盡了苦頭。那時,林依人什么活都干,撿豬糞牛糞,砍柴、做小買賣。大冷天,他母親省吃儉用為他買了一雙解放鞋,他都舍不得穿,寧愿打赤腳,因為他覺得太奢侈了,太珍貴了。幼小的林依人能吃苦,做事更是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大一點時候他經常批發一些花蛤等水產品,用自行車拿到福州去賣,那時路不好走,摔倒是經常的事,賣到中午也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吃飯。一天時間來回騎行,累的身體酸痛,疲憊不堪,但是那時他年輕體壯,這樣的苦還是吃得了。他說,這樣的經歷既鍛煉了身體,又磨煉了意志。
在那段艱難歲月里,鄉親們看到林依人的母親艱辛地帶著幾個孩子實在太難了,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有的給點錢,有的給點食物。這樣的幫助,讓林依人一家感到很溫暖和快樂。受助的情景讓林依人暗下決心,長大后若賺到錢一定要幫助別人,回報鄉親們。
改革開放后,依靠黨的富民政策率先致富的林依人將鄉親們的冷暖掛心頭,他立志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致富思源,回報鄉鄰。他曾經10余次捐款幫助家鄉完成修橋鋪路等公益事業,款目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并為東閣老人會捐款購置各種運動器械合計人民幣3萬元,為東閣老體協添置設備、服裝等2萬元,豐富了鄉親們的文化生活。之后,林依人還為東閣小學修繕教學樓、修建東閣和平路以及重建東閣林氏祠堂捐款數十萬元。不僅在家鄉行善,林依人還為三山鎮北樓村和嘉儒村修路各捐款數萬元。去年,當林依人得知福清市紅心聯合會籌備成立時,主動捐款2萬元用于經費開支和訂制200件志愿者服裝。今年10月20日,他再次為紅心關愛聯合會添置志愿者服裝100件。今年林依人積極參加紅心關愛聯合會助學活動,出資幫助5位貧困學子上學,并表示將來還會資助他們,希望他們好好讀書。在林依人家里的墻面上,掛滿了“熱心公益事業建設”、“熱心公益造福桑梓”等各種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