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藥丸,泉州臺商投資區百崎鄉白奇村村民。年幼時的郭藥丸身患麻風病,12歲雙手雙腳因潰爛而截肢,從此只能跪地前行。因為害怕將殘疾遺傳給下一代,她一生無兒無女。在哥哥離世后,她將12歲的侄子接到家中撫養。如今侄子已長大成人并成了家,家中又只剩她獨自生活。她的堅強與隱忍被鄉鄰傳為美談。
12歲失去雙手雙腳 71年來跪地前行
穿過鄉間小路,沿石階而上,面前有一間5平方米左右的石頭房,石頭房現已被用作雞舍,能看到郭藥丸正跪在雞舍外,將身子探進去,給雞鴨喂食。看到有人前來探望,她顯得十分高興,慢慢地直起身子后,雙膝跪地,吃力地一步一步移動著,當有人要上前扶她起來時,她擺擺手臂,果斷地拒絕了,她用胳膊夾起地上的拐杖,走進旁邊的主屋內。
漫長的歲月里,郭藥丸早已適應無手無腳的生活。“父親有麻風病,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后來,年幼的我也患上了麻風病。當時家庭條件困難,加之母親精神狀態也不好,我就沒有去醫院治療。漸漸地,我的雙手雙腳開始潰爛。待到我12歲時,已經錯過了治療期,只能選擇截肢。”回憶起當年的境遇,郭藥丸現在倒顯得很平靜。
家庭接連變故 獨自養活母親和侄子
從記事起,郭藥丸就懂得了人生的不易,特別是失去雙手雙腳后,她更是嘗盡了人世的艱辛。12歲時,她開始學著用膝蓋走路,用雙臂討生活。“母親的精神狀態一直不太好,只能摘一些地瓜葉回家供我們填飽肚子。為了養活自己和母親,我每天外出,討點生活費或者飯菜。”
那時候,她與母親還住在那間5平方米左右的石頭房中。為了貼補家用,郭藥丸從鄰居那里找來一些雞鴨,養在石頭房中,每日與它們同吃同住。郭藥丸38歲時,母親去世了,她便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那時,哥哥與侄子是她世上僅有的親人。郭藥丸40歲時,哥哥也去世了,留下12歲的侄子孤苦伶仃。她決定把侄子接過來,將他養大成人。
郭藥丸與侄子仍然住在小小的石頭房里。以前一個人時,她吃飯隨意,后來有了侄子做伴,她每日都會想辦法攢錢,給他買點好吃的。說起自己的苦難時,郭藥丸一直很淡然,但是說起侄子,她反而落了淚,“他很懂事,如今已經在外做工并結婚了,經常會回來看我,還給我建了一間小屋子。”說到這,她緊繃的臉上露出一絲欣慰。
常懷感激之心 淡然看待苦難生活
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渴望,郭藥丸用近40年的時間攢了2萬元錢。在她73歲時,她的侄子用這筆錢在石頭房邊上蓋了一間小屋子。在古稀之年,她終于有了個像樣的家。
往年受過的苦,郭藥丸不愿提及太多,因為一切都已經挺過來了。不過,說起幫助過她的那些人,她則如數家珍:“臺商區邊防所的小伙子們經常來看我,前幾天還來了幾個呢,他們送油送米,幫我曬被子、整理房間,修理雞舍。村里的鄉親平時也很照顧我,時不時會給我送些糧食和蔬菜。”
百崎鄉政府為郭阿婆辦理了“五保戶”(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使她每年能夠享受到政府的補助政策。郭藥丸說:“我來世上走一遭,雖然受過許多苦,但一直有人在幫助我,我很感激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