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
從孩子的午餐抓起
中午11時45分,海滄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的中小學生在值班老師的引導下有序進入食堂,隔著窗口,里面是香噴噴的午餐。
六年2班的湯同學從食堂打菜阿姨的手上接過餐盤,盤子盛著清炒白菜、番茄炒蛋、紅燒豬手。湯同學一坐下來就狼吞虎咽,看見記者的鏡頭,還調(diào)皮地扮鬼臉。湯同學說:“之前我在午托班,經(jīng)常跑到校門口的路邊攤吃午餐。路邊攤賣的雞柳,吃起來感覺不像雞肉,但吃起來很香,應(yīng)該加了很多添加劑。”湯同學還說,學校食堂現(xiàn)在供應(yīng)午餐,他就再也沒出去吃路邊攤了。
推進“午餐工程”之前,六年2班的謝同學也是寄在午托班。“我喜歡食堂的午餐,飯菜既干凈又好吃,我媽媽也十分放心。”她邊吃邊告訴記者。
海滄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負責食堂管理的魏老師介紹,學校目前有1800名學生在校內(nèi)吃午餐。為了對午餐的食品安全進行有效監(jiān)督,學校還邀請學生家長來食堂當“監(jiān)工”。“孩子吃得好不好、干凈不干凈,家長看完就知道。”魏老師還告訴記者,每周學校會向?qū)W生家長公布下一周食譜,而食譜搭配,是校園營養(yǎng)師安排的,以保證學生的營養(yǎng)。
路安
從減少車輛上路做起
一頓午餐,帶來的不僅僅是孩子們餐桌安全的保障,還降低了校外交通意外的可能。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海滄區(qū)有近5萬名在校學生,如果一天中午有兩次家長接送,就相當于10萬人次/車次。有了“午餐工程”,就大大減少了人員車輛上路,從而提升了道路安全暢通。
“我以前在午托班,中午放學后去午托班,要走10多分鐘的路程,路上車輛很多,有的還開得很快,我都要很小心。” 海滄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六年3班的李同學說,如今學校有了“午餐工程”,連校門都不用出了。
“午餐工程”不但讓孩子受益,而且方便了家長們。家長羅女士告訴記者,之前,她每天中午都要掐著時間點,騎電動車到學校接兒子回家吃午餐,來回一趟就要半小時,遇到大熱天、下雨天,大人小孩都不方便。如今,中午不用接送,兒子在學校吃得放心,自己也十分安心,感覺自己被“解放”了,“午餐工程”確實幫家長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以前,家長駕駛摩托車接送學生,由于離家近,不少人不喜歡戴頭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學生活動中心負責人鄭一紅告訴記者,在免去中午家長接送小孩煩惱的同時,在上下午的上學和放學期間,學校還提出了“少送100米,身教保平安”的家教提升工程,督促家長將車停在距離校門100米處,讓學生多走100米,既鍛煉了身體又杜絕交通擁堵與無序。騰出100米空間保證學生平安放學,校門口的交通不再混亂,變得井然有序。
業(yè)安
從改善校園周邊環(huán)境做起
“午餐工程”的推出,不但解決了孩子們吃飯問題,解決了家長接送問題,還改善了學校周邊的業(yè)態(tài)環(huán)境。
記者走訪了海滄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育才小學等十幾所學校,校門口很難找到路邊攤。“學校里有食堂,學生們在里面吃,都沒出來,校門口的路邊攤也就沒生意了。”學校附近的一名居民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小攤販、流動小餐桌、無證路邊攤在校園周邊隨處可見,甚至有攤販將燃氣罐搬到機動車道,安全隱患很大,如今這些亂象都得到徹底改善。
如今,小小的“午餐工程”,從源頭治理開始,解決了校門口路邊攤的問題,改善了學校周邊的業(yè)態(tài),消除了這些業(yè)態(tài)帶來的安全隱患和衛(wèi)生問題,促進了“平安校園”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