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福州83歲的余永鈺散步時撿到近萬元現金卻如數歸還失主,得到了市民們的點贊打call。
今年4月的一個晚上,83歲的余永鈺和老伴像往常一樣飯后在福興路附近散步。忽然,躺在路邊的一個黑色手提包引起了余老伯的注意。
“我看到那個包的第一反應就是有人丟包了。”想到這,余永鈺便俯身撿起手提包,打開后卻著實把他嚇了一跳,“打開以后就看到了一沓厚厚的百元大鈔,目測得有一萬塊,還有一些證件等物品。”
余永鈺說,當時他的腦子里不自覺得就聯想到失主著急的樣子。急人之所急,怎樣才能最快找到失主呢?余老伯急中生智,“讓警察協助是最好的辦法。”但因年歲已高,擔心失主著急,而自己走路又太慢,于是他和老伴當即攔了一輛出租車,就近趕到了水部派出所。
當晚,民警根據錢包內的身份證信息第一時間聯系上失主小林。小林核查包內物品后,發(fā)現一件不少。小林說,自己平時在上海從事水產生意,6日回到福州,晚上搭乘出租車到福新路,可能是下車時不小心將錢包遺落了。能夠找回錢包這讓小林很是感動,而這對余老伯來說卻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老余平時就是一個拾金不昧的人,就算是在小區(qū)里或周邊撿到10元錢,他都要站在原地等失主,如果等上一兩小時沒見人來找,他都要交給物業(yè),并再三叮囑物業(yè)一定要找到失主如數歸還。”余永鈺的鄰居如是說。
“除了拾金不昧,老余還經常帶頭組織退休干部幫扶單位退休的困難職工。”據省農科院植保所辦公室主任林巧介紹,老余是福建省農科院植保所的一名退休干部。盡管退休了23年,但余老伯卻一直沒閑著。先前有一位干部退休后久病纏身,妻子、兒子又沒有正式工作,家境十分貧困。老余知道情況后,第一時間帶頭到醫(yī)院輪班照顧該退休職工,并從自己每月不多的退休金里抽出了一部分幫助該退休干部解了燃眉之急。在老余的帶頭下,大家輪流照顧該退休干部3年,直到他離世。
“我沒去細數自己幫過多少人,也沒放心上。”這23年來,老余幫扶的困難退休職工,連老余自己都數不過來。老余樂呵呵地說,“這些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