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6日廈門訊(通訊員 同安區財政審核中心楊至立)從長春長生企業一個批次的狂犬疫苗,到長春長生及武漢生物的 2 個批次的百白破疫苗,由一篇名為《疫苗之王》的文章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引爆,疫苗安全的問題一時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被查處的問題疫苗雖然不是“造假”,但在生產過程中偷工減料不按照規范程序操作后果一樣嚴重。如果疫苗失效起不到免疫預防作用,一旦發病,后果一樣是致命的。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大眾剛從《我不是藥神》的“窮病”中走出不久,又遇到了“疫苗事件”,可現實永遠更殘酷,最可怕的其實不是窮病,而是人心的病。李克強總理對抗癌藥政策的關心支持讓人民看到了自己的訴求能得到伸張,輿論焦點的轉移又給人心澆了一盆冷水。社會之間的信任和溫馨是多年無數人共同建立并傳承下來的,層出不窮的事件卻在無聲地撕毀這脆弱的條約?;蛟S我們并不在問題疫苗的接種區域內,沒有喝到問題奶粉,但心已經不如原來一般純粹。小時候學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似乎被所謂的“社會經驗”所替代,對待事物多了一兜子的疑惑,不得不感慨一句:真小人易懂,偽君子難防。
每一樁焦點問題的引爆都能在社會上激起千層浪,卻容易流為一片漫罵聲。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到底是我們引導著社會的主流,還是在社會的深水中隨波逐流。社會這么大總有我們看不到的角落,但仍有我們目所能及的污垢,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視而不見,還是去拾起我們最初的一顆本心從自身做起重構我們心中理想的社會?
人人都希望所處的社會有著向上的風氣,“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是自韓非子以來的一個世代傳遞的念想,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社會的風氣不會只因為問題事件的曝光,宣傳標語的張貼而迅速變好,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心中有一桿秤,“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以何為恥自然有自己的秤來稱量,不道德、不法之事不但要自己引以為恥,還需以自身行為影響勸誡身邊的人,由小家化大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為天下而感覺不平的時候,不急著在文字里抒發自己的不平之意,不妨從修身開始,可能這是一條漫長而一時看不到成效的路,卻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向往。這個夢想是要有的,匯聚在一起其實也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