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禪文化節暨同安魁星文化公益助學活動落幕
城市捷報聯合廈門網開通融媒體平臺,面向海內外直播
同安魁星文化公益助學活動在同安梵天禪寺廣場舉行,吸引眾多市民群眾。
蔡月明女士(左二)將代表愛心捐款的20萬元支票轉交給同安區慈善會和梵天禪寺慈善基金會。
寫有21副楹聯佳作的卷軸移交給梵天禪寺住持仁慈法師。
廈門日報訊(文/本報 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余雪燕 圖/通訊員陳嘉新)昨日下午,2018海峽兩岸禪文化節收官之作和重頭戲——同安魁星文化公益助學活動,在同安梵天禪寺外廣場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書畫家、楹聯專家與數千市民群眾齊聚現場,以禪為介、以文會友,共續兩岸五緣,共助學子圓夢。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臺辦、同安區委宣傳部、廈門日報社指導,城市捷報聯合市書協、市美協、市楹聯學會承辦,閩臺書畫院、市攝影家協會、梵天禪寺、昇龍齋協辦。
昨日下午5時許,活動現場氣氛熱烈,不僅為同安100名貧困學子頒發助學金,還舉辦了魁星樓入選楹聯作品移交,名家書畫作品捐贈、認捐,禪文化節“高級顧問”聘書頒發等儀式以及魁星廟會、茶會等活動。活動結束后,同安區920志愿服務聯盟的志愿者主動清理現場垃圾,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場充滿正能量的活動增添光彩。
記者了解到,2018海峽兩岸禪文化節自今年3月份啟動以來,已歷時5個多月,先后開展了書畫、楹聯征集、書法筆會、兩岸名家藝術交流、書畫認捐公益助學等一系列活動,受到兩岸高僧大德、書畫名家、慈善人士,尤其是扎根同安的眾多愛心人士的關注,在海峽兩岸引起良好社會反響。
同安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林國財表示,同安有近1800年的歷史,是廈門文脈的源頭,素有“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美譽,禪文化底蘊更是深厚,擁有全市逾半數的寺廟古觀及民間信仰點。此次活動的舉辦地梵天禪寺,是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如今更是海內外各路僧尼善信香客朝圣禮佛的宗教圣地。借助同安梵天禪寺獨有的魁星文化,舉辦同安魁星文化公益助學活動,將進一步擴大梵天禪寺魁星樓及大輪山—梅山閩南宗教文化區的影響力,推動同安宗教文化旅游的發展,更為同安新地標魁星樓增添人文內涵。
據悉,近年來,同安區高度重視宗教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通過修復、改造梵天寺、梅山寺、拱蓮古寺等名寺,重煥千年古城的無盡風采,更推動宗教旅游蓬勃發展。大輪梵天與隔溪相望的梅山古寺是同安區連片打造的閩南宗教文化旅游核心區,現已發展成為以禪文化為主題,集文化、旅游、休閑為一體的觀光禮佛勝地,實現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良性循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城市捷報聯合廈門網開通的融媒體直播平臺,通過視頻和圖文報道等新媒體手段,面向海內外直播此次公益助學活動,累計上百萬人次在線收看。直播平臺互動頻頻,掀起兩岸魁星文化的熱潮。
【特寫】
愛心款助同安貧困學子圓夢
情系寒門學子,愛心成就夢想。在現場觀眾和眾多媒體的見證下,2018海峽兩岸禪文化節系列活動迎來了最高潮——同安魁星文化公益助學儀式上,來自同安區30所中小學的100位貧困學子紛紛起立,接受每戶2000元的愛心助學款,共計20萬元。
事實上,這20萬元善款也是海峽兩岸興學助學大愛無私的一次見證——今年“五一”期間,近50位兩岸書畫名家趕赴同安參加“藝海同心海峽兩岸藝術文化交流會”,名家們現場揮毫潑墨,開展藝術交流,為同安留下了88幅墨寶。這些墨寶被廈門市榮譽市民、同安區政協常委蔡月明女士全部認捐。認捐所得全部用在此次助學活動上。
“古時朱子建文筆塔而文運大興,而今我們沿著古人的足跡,重修魁星樓,并借此機會捐資助學,不僅是希望同安文運再次興旺,也是向社會傳遞更多的愛心和責任,為莘莘學子提供一個圓夢的平臺,從而造福社會。”梵天寺住持仁慈法師說。
21副楹聯入選魁星樓
“魁光照地天,鳳闕傲凌,未許文才輕一點;星斗輝今古,鰲臺欲上,直憑翰筆掃千軍”“閣臨活水雙溪,洗墨波連滄海闊;筆架靈峰三秀,揮毫氣貫大輪高”……魁星樓入選楹聯作品移交儀式上,廈門市楹聯學會會長陳力杰將寫有21副楹聯佳作的卷軸鄭重移交給梵天禪寺住持仁慈法師,這代表著歷時5個月的魁星樓征聯活動圓滿結束,眾人期待已久的入選楹聯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今年3月,梵天禪寺魁星樓發布了原創楹聯征集令,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路楹聯高手紛紛響應,短時間內就收到楹聯來稿近300副。這其中不僅有來自海峽兩岸的楹聯,就連旅居海外的華人楹聯高手和愛好者也踴躍參與其中。
陳力杰介紹,經廈門市楹聯學會專家5輪公平、公正、專業的點評、篩選,共有40副楹聯入圍,最終,21副脫穎而出,將永久鐫刻在梵天禪寺魁星樓上,為同安新地標增添人文內涵。同時,這40副入圍楹聯也將和88幅名家字畫一同出版成冊,在海峽兩岸發布。
【鏈接】
梵天寺與魁星樓
梵天寺在魁星閣原址上重建魁星樓,去年8月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內外裝修,預計明年6月可竣工。
作為同安區重要的文化新地標,魁星樓高48米,頂層與海拔100多米的大輪山主峰等高,建筑風格大氣且極具閩南特色。魁星樓主要分為五層:一層為魁星閣,主供二十八星宿,內飾空間達4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近600名信眾。二層為千佛閣,三層為書畫展示及創作室,四層供奉華嚴三圣,五層供奉一尊珍貴琉璃佛。
據《同安文物大觀》記載,梵天寺原名興教寺,位于同安大輪山風景區內,始建于隋開皇元年(581年),唐初建成,有佛庵72所,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改名梵天寺。
梵天寺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是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廈門妙釋寺、鼓浪嶼日光巖寺都是它的分禪。
梵天寺原有的魁星閣又名奎閣,修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一亭一殿,亭曰“仰止”。每逢中考、高考,廈門本地學子,乃至海外學子紛至沓來,到魁星閣祈福,希望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