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女,1985年10月生,福州市信任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她是福州首位駐校社工,立志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解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困惑。在福州鼓山鎮的城中村,她創建了專門服務外來流動兒童和母親的“村童媽媽聚樂部”,教外來工孩子們唱歌、跳舞、讀書,在孩子們心中她是親切的“第二個媽媽”。曾獲福建省第四屆優秀青年志愿服務個人獎。
張潔,是福州首位駐校社工。2014年,在第五屆中國社工年會上,她當選為“中國最美社工”。
專助流動兒童的社工天使
在回福州之前,張潔是廣州市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服務主任。2012年,張潔辭職回福州。奔走調研了大半年后,她選定服務外來工子女的項目。從社會上的公益基金會拿到啟動資金,她的社工站“菁英地帶”在2013年3月揭牌。每天上學放學時間,你都能看到張潔站在外口學?!t光苑小學校門口,對每一個從她面前跑過的學生招手:“寶貝,你好?!?/p>
“第一天站在校門口時,我向孩子們揮手說你好,可沒一個人理我。”張潔回憶起當時的感受仍然有些傷心,“作為一所以外來工孩子為主的學校,這里的情況有些特殊,很多父母平時無暇顧及孩子?!?/p>
建立良好的互動,跟孩子們交朋友,通過游戲和陪伴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這就是駐校社工的工作。于是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張潔把自己揮手打招呼卻無人回應的低落心情告訴了孩子們,讓他們理解,揮手說“嗨”是朋友之間的問候。就這樣,從課余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這位姐姐慢慢成為孩子們無話不說的知心姐姐。她與校長商量,在紅光苑小學的二樓用木板隔出約20平方米的房間?!巴鈦砉ぷ拥軐W校的孩子更易出現自卑、叛逆、厭學等行為,而家長和老師又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技能應對。”張潔采用了聊天、召開團體游戲等方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坝幸粋€單親家庭的男孩,以前經常逃課,通過3個月心理干預后,孩子終于重回校園,變得自信、愛笑。”漸漸地,孩子們都很喜歡和張潔聊天,不少老師也是她的粉絲,她也積攢了一疊厚厚的個案。
建立圖書室,輔助老師開展課外輔導,調解孩子家庭中父母的糾紛,在學生集中的村子開設假日課外活動……張潔的付出讓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們感受到了駐校社工的實效與溫情。
村童媽媽的“春天”
在“菁英地帶”的工作步入正軌后,張潔又把目光投向了流動兒童的媽媽們。她提出“媽媽有希望,孩子有未來”的思路。通過改善流動兒童原生家庭情況和流動家庭親子關系來促使流動兒童盡快融入新的城市。2016年3月張潔在晉安區啟動了她的第二個項目——“村童媽媽聚樂部”。
“村童媽媽聚樂部”選址在晉安區鼓一村和鼓二村交界處的一條窄巷內,兩間面積共約60平方米的民房,成了附近外來工子女的樂園。這個兒童樂園隱藏在民房和集貿市場間,但屋內的書架、椅子等,都是志愿者募捐而來,并親手布置的。平時,一到放學時間,屋內就會聚集操著不同地方口音的孩子,多則十多人,少則三五人,他們唱歌、跳舞、聽故事……歡樂的笑聲不斷傳出。
12歲的四川姑娘小美,便是其中的一員。她今年讀小學五年級,父母在工地打工,平時,她和大姐一起做家務、照顧弟弟?!靶∶雷≡诠囊淮?,有一天突然跑來問我,不想讀書了,能否在這里打工?!睆垵嵳f,小美和父母之間缺少交流,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小美成績走下坡,接著越來越差。像小美的情況,在外來工家庭中普遍存在。交流中,張潔發現小美喜歡音樂,還想學電子琴,她便讓懂得樂理的義工教小美學電子琴。三個月過去了,小美對讀書不再抗拒,定時來張潔這補缺補漏。在張潔的努力下,小美的父母每天也會抽出時間陪孩子聊天。在“村童媽媽聚樂部”,有很多類似小美的孩子。而張潔慢慢地也成了附近外來工子女心中的“第二個媽媽”。
目前,“村童媽媽聚樂部”全職志愿者有張潔等兩人,還有其他不定期前來的志愿者。對于張潔而言,社工之路并不平坦。她有過被學校拒絕15次的經歷,也有過半年多沒有任何資金來源的困境。一份崇高的社會職業背后注定有著開拓時期的孤獨,“我熱愛的職業,就值得我繼續堅持。”張潔對未來滿懷希望。
獲獎情況:
1、2013年身影全國榜樣人物;
2、2014年中國最美社工;
3、2015年福建省第四屆優秀青年志愿服務個人獎;
4、2016年閩善年度慈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