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媽媽的“春天”
在“菁英地帶”的工作步入正軌后,張潔又把目光投向了流動兒童的媽媽們。她提出“媽媽有希望,孩子有未來”的思路。通過改善流動兒童原生家庭情況和流動家庭親子關系來促使流動兒童盡快融入新的城市。2016年3月張潔在晉安區啟動了她的第二個項目——“村童媽媽聚樂部”。
“村童媽媽聚樂部”選址在晉安區鼓一村和鼓二村交界處的一條窄巷內,兩間面積共約60平方米的民房,成了附近外來工子女的樂園。這個兒童樂園隱藏在民房和集貿市場間,但屋內的書架、椅子等,都是志愿者募捐而來,并親手布置的。平時,一到放學時間,屋內就會聚集操著不同地方口音的孩子,多則十多人,少則三五人,他們唱歌、跳舞、聽故事……歡樂的笑聲不斷傳出。
12歲的四川姑娘小美,便是其中的一員。她今年讀小學五年級,父母在工地打工,平時,她和大姐一起做家務、照顧弟弟。“小美住在鼓一村,有一天突然跑來問我,不想讀書了,能否在這里打工。”張潔說,小美和父母之間缺少交流,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小美成績走下坡,接著越來越差。像小美的情況,在外來工家庭中普遍存在。交流中,張潔發現小美喜歡音樂,還想學電子琴,她便讓懂得樂理的義工教小美學電子琴。三個月過去了,小美對讀書不再抗拒,定時來張潔這補缺補漏。在張潔的努力下,小美的父母每天也會抽出時間陪孩子聊天。在“村童媽媽聚樂部”,有很多類似小美的孩子。而張潔慢慢地也成了附近外來工子女心中的“第二個媽媽”。
目前,“村童媽媽聚樂部”全職志愿者有張潔等兩人,還有其他不定期前來的志愿者。對于張潔而言,社工之路并不平坦。她有過被學校拒絕15次的經歷,也有過半年多沒有任何資金來源的困境。一份崇高的社會職業背后注定有著開拓時期的孤獨,“我熱愛的職業,就值得我繼續堅持。”張潔對未來滿懷希望。
獲獎情況:
1、2013年身影全國榜樣人物;
2、2014年中國最美社工;
3、2015年福建省第四屆優秀青年志愿服務個人獎;
4、2016年閩善年度慈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