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堅持
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每次捐款都有她的身影
2010年,王麗華到老家崇武鎮溪底村住了幾天,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她發現,老家的生活條件好了,不少年輕人已經住進高樓,但還有一些老人仍住在破舊的老房子里。王麗華主動拿出20多萬元,改造了3戶人家的老舊房屋,希望給年輕人樹立榜樣。
村里五保戶王淑巧生活十分困難,他身有殘疾,早年與妻子離婚后就孤身一人住在一間破舊石頭房里。墻體多處裂縫,一下雨就漏水,隨時有倒塌危險。王麗華給王淑巧蓋了三間新房,還委托當村支書的侄女,年年給王淑巧家送米、面、油等。
這些年,每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捐款時王麗華都沒落下。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她捐了10000元;2010年4月,玉樹發生地震,她又捐了10000元;2016年超強臺風“莫蘭蒂”過后,王麗華顧不上家里的損失,第一時間來到呂厝社區,捐出11111元。此外,每年她都會固定向社區慈善驛站捐款1111元。
“這些錢都是我媽媽從退休工資中一點點省出來的。”王麗華的二女兒黃新薪說,母親王麗華就是這么一個有大愛的人。
一份支持
子女理解母親的付出,女兒經常陪她參加公益活動
2016年,王麗華患上肺炎,病情一度十分嚴重,不過她的心態十分樂觀。當著兒女的面,她提筆寫下遺囑:“不辦喪事、不開追悼會、不做遺體告別,節省下來的所有費用,全部捐給慈善機構。”幸好,她挺過來了,如今身體還挺硬朗的。
“她是過苦日子長大的人,所以十分珍惜現在的生活。”黃新薪說,母親一生節儉,對自己很吝嗇。她對每一粒糧食都十分珍惜,就連白蘿卜削下的皮,都不舍得扔,撿起來腌咸菜。子女給她買新衣服,她總是舍不得穿,經常穿的是她多年前從親友那里拿來的舊衣服。
王麗華說,這些年她做公益,子女不但不反對,還很支持。黃新薪還經常陪她參加各類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