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監管體系
打通環保監督“最后一公里”
作為同安區效能督查部門,同安區效能督查辦根據“4+X”效能督查督辦責任清單和新出臺的評價考核辦法,和相關部門組成督查組,實施“1+X現場協調”機制和“聯合督查+現場協調”機制,現場協調工作問題,對于久拖不決事項,“根據有問題及時解決,有難題及時匯報、及時協調”的要求開展責任倒查,并制定環保工作體系月調度機制,對環保工作實行“三項督查”由部門開展自查自評,區分管領導牽頭,每月逐條跟蹤完成情況,對未完成項目開展專項督查,對自評完成項目開展抽查,及時補足工作短板。
為了提高環保問題發現、通報、整改、反饋的效率,同安區還率先在全省創新環境監管網格化制度,成立全省首個工業區管委會環保工作站,建立全市最大環保網格員隊伍,并運用“互聯網+”,依托“同安文明衛士”電子考評督查平臺,第一時間收集問題、解決問題。
5月18日上午11時28分,環保網格員在巡查中發現白沙侖農場責任范圍內的埭頭溪流域有兩小塊垃圾,立即上傳“同安文明衛士”后臺。白沙侖農場接到后臺轉來的信息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到場處理,確認垃圾已經全部清除后,14時11分拍照上傳反饋。
從發現到解決僅不到三個小時,充分體現了網格巡查和電子平臺的作用,而這樣的案例每天都在發生。
同安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安區面積大,森林覆蓋率、溪流流域面積等生態指標居全市之首,環保工作形勢復雜,任重而道遠。為此,同安區按照“全面覆蓋、層層履職、網格到底、責任到人”的環境監管思路,積極推進網格員參與環保工作,在原有的管理體制、機制基礎上,進一步細分網格,明確網格員的責任分工,逐步建立、完善監管體系,建立了全市最大環保網格員隊伍,三、四級網格員達168名,打通了環保監督的“最后一公里”。
為了更好地發揮網格員的作用,同安區還專門為村居網格員撥付90余萬元的經費,充分調動網格員的積極性,同時出臺管理辦法,并將環保網格化工作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平臺對環保網格員及其工作進行考核、管理,通過“同安文明衛士”網格信息平臺,將環保、綜治、文明等模塊進行整合并運行,實現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與綜治、文明等網格管理的無縫對接。
網格員第一時間上報問題后,“同安文明衛士”電子考評督查平臺將立即把問題轉給責任部門,并要求限時整改反饋,實現了監管關口前移、觸角向下延伸、問題及時解決的效果。
【亮點】
“十個率先”
乘著改革東風,同安區生態文明建設快馬當先揚鞭奮進,勇于擔當敢于創新,順勢而為積極進取,不斷探索先行先試,實現了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十個率先”:
率先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第一個五年規劃。
率先在全省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成為全省首個實現各鎮(街)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和水質監測全覆蓋的縣區。
率先在全省開展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
率先在全省建立公檢法聯動執法機制,創建全省首個環保警務室,成立全市首個生態法庭。
率先創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建設全省首個環保產業園。
率先在全省創新環境監管網格化制度,成為全省唯一為村居網格員撥付每年90萬元專項財政工作經費的縣區,成立全省首個工業區管委會環保工作站。
率先在全省縣區人大實行環境報告“年檢”制,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法治監督。
率先在全省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試點,率先建設同安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共享平臺。
率先在全省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
率先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