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滄扶殘助殘暨殘疾人最美故事分享會上,殘疾人士帶來精彩的表演。
分享會上,殘疾人士珠珠(左)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19日下午,一場別出心裁的2018海滄扶殘助殘暨殘疾人最美故事分享會在北師大廈門海滄附校舉行,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美麗故事如動人的音符,直抵人心,將海滄區紀念第28個“全國助殘日”活動推向高潮。
其實,開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為主題的紀念“全國助殘日”活動,只是海滄區殘聯全面助力殘疾人搭上全面小康社會“快車”的一個縮影。
海滄區殘聯副主席、理事長黃秋霞表示,近年來,海滄區殘聯積極貫徹落實省、市對殘疾人事業的新部署、新要求,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不斷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強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托底補短,持續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群像1
熱心助殘 呵護身心健康
“不著急,我們慢慢來。”海滄體育中心乒乓球愛心培訓基地,教練劉國辰弓著腰,雙手握著自閉癥孩子小昕的手,一遍一遍重復著同一個動作。
為殘疾人提供免費的乒乓球培訓,劉國辰堅持了3年。從最開始的不愿意交流,到現在打得有模有樣,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讓劉國辰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一些。“我堅持,是因為他們不放棄。”分享會上,劉國辰感慨地告訴記者,殘疾人士身上有許多可貴的品質值得學習,教他們打球,對自己來說也是一次成長。
在海滄的另一隅,東孚街道殘疾人援助中心主任鄭燕鳳的辦公室,是許多殘疾人朋友最喜歡來的地方。“有什么煩惱來這里說一說,有什么困難來這里講一講,一切都好了。”
為幫助援助中心的伙伴們尋找到合適的手工活,鄭燕鳳走訪了附近大大小小的企業,第一時間進場培訓,再把學到的技能手把手地教給學員;為緩解學員的心理障礙,促進學員們就業,鄭燕鳳利用閑暇時間,自學考取了國家心理咨詢師、國家社會工作師。在鄭燕鳳的指導和幫助下,學員不僅學會了謀生的手藝,提高了自理能力,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實現了就業,增加了收入。
在全社會關愛殘疾人的濃厚氛圍中,越來越多生活在海滄區的殘疾人士,從身到心全方位融入社會。在海滄街道,小兒麻痹癥患者小顏通過考試成為街道殘疾人工作聯絡員。她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積極為有需要的殘疾朋友落實優惠政策,主動搭起了殘聯和殘疾人之間的橋梁,同時,她發揮自己的特長,舉辦手工培訓班,義務教社區老人和殘疾人朋友學習手工制作,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在東孚街道,殘疾人士小周是一名兢兢業業的殘疾人聯絡員,也是一名子承父業的鄉醫。良好的品德、精湛的醫術,使他成了村民們的健康守護者,更是殘疾人朋友的知心人。
行動
制定服務方案
建立康復中心
“殘障人士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努力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海滄區殘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滄區制定了《海滄區殘疾人康復精準服務行動實施方案(2016-2020)》,將成立技術指導組,開展康復需求評估、轉介和服務,并與海滄醫院簽訂康復合作協議,依托海滄醫院的醫療技術力量,聯合建立海滄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幫助殘疾人制定康復計劃、實施康復、輔器適配提供便利。
患有自閉癥的兒童,他們是“星星的孩子”,為了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愛和溫暖,去年,海滄區特需兒童培訓中心(海滄巴學園)開辦投用。通過民辦公助形式,由專業的培訓機構組織開展培訓,目前已有90多名特需兒童就近接受培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助殘日活動,海滄區殘聯舉辦了“親近大自然,關愛特需兒童”——走進金農灣體驗活動等系列活動,為特需兒童及家庭搭建多元的活動和融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