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殘腿,踏平坎坷,
他用雙拐,支撐未來。
一個身殘志堅的典范,
一個自學成才的楷模。
鄭聲滔,男,雙下肢殘疾,196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1991年參加工作,現系閩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授,碩士生導師。他一生3次高考,成績均超過本科重點大學但卻因身殘無法如愿進入大學之門。但他并沒有輕言放棄,而是更加刻苦學習,自學三年,他又先后參加了3次研究生考試,終于1987年被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雙破格”錄取,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攻讀碩士學位的殘疾人。獲評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自強模范,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福建師范大學常務董事、清流縣政協委員、漳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名譽會長、武夷山職業學院副董事長、在全國省級刊物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580多篇譯文,20余部專著,已著有個人詩集《在路上》與《滔聲詩韻》,總字數超過1000萬字。
一、站立講臺,在堅韌不撥中錘煉學生的意志品格
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傳。身殘志堅、自學成才的鄭聲滔從第一天來到閩南師范大學的講臺,就把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鍛造學生的堅強意志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始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帶動學生,在榜樣的示范中傳播正能量,營造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
每當走進教室,每當走上講臺,鄭聲滔卻像健全人一樣,奇跡般地“站立”著給學生授課,從助教到講師,從副教授到教授,春復秋冬,周而復始,教學的前二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靠著一雙拐杖和一種超人的毅力,如同一個大寫的人站立在天地間一般站立在講臺上,一絲不茍地為同學們講授完每一節課,從不因個人病痛或其它緣由而落過一節課。即使有時因公開會、出差、做學術交流,一回到校園他總是想方設法及時把課補上,最大程度避免影響同學們的學業。后來,由于事故,他再沒能像從前一樣能拄著拐杖站起來,只能坐在輪椅上授課,但講課的激情絲毫不減,甚至更加澎湃,因為臺下的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就是他不放棄的動力。
鄭聲滔的課程主要是英語。原先英語系在五層樓,沒有電梯,健全人只要花三五分鐘就可以走到教室。而對雙下肢完全癱瘓的鄭聲滔來說,每次上到五層樓教室卻要花費半個小時。為了不耽誤上課時間,無論刮風下雨,鄭聲滔每次都要提前半個小時來到教學樓,拄著雙拐,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艱難爬上五樓教室,每次爬上教室總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但他卻毫不在乎、若無其事,身體稍作調整后又站立著給同學們授課,直至講完節課的內容。對鄭聲滔的體力透支情形和授課所付出的艱辛,學校領導和同學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曾多次勸他坐著輪椅上課,但鄭聲滔卻每每謝絕大伙的好意。他認為,站著講課與坐著講課意義上完全不同,老師應該站著講課,這不僅是形體的站立,更是精神上的站立,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力量,從中受到鞭策和鼓舞。鄭聲滔長此以往地堅持站立在講臺上授課的形象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傳遞正能量,塑造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