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大賞 賞莆陽大地熱鬧風情
搭棚設案,掛紅燈、建彩門、擺宴桌、祭祀物品滿滿當當……戊戌狗年正月十一晚上,在莆田秀嶼忠門鎮顧金玉家里,嗩吶和鈸聲彼伏交替,熱鬧非凡。身穿長袍馬褂頭戴插花禮帽的顧金玉是今年村里鬧元宵的“福首”(俗稱“做頭”),“福首”除了在家舉行祭祖招待親朋好友,更重要的是在村里廟會活動中充當主祭,亦稱“捧手爐”,并帶領族人不分晝夜繞境賜福。根據年齡輩分輪流選出的“福首”,在民間寓意是族姓中最有福氣的人,對“福首”人家來說意義非凡。
“和結婚一樣隆重,我家里提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祭祀、宴請用品,提前邀請朋友?!眳驱堬w向記者介紹,他的父親吳金弟輪到擔任今年“福首”。“每一年各村、社鬧元宵都會有‘福首’,有的3個人,有的5個人不等。”民俗專家程德魯說。
“福首”接“首福”,他們帶領全族人走向新一輪的祈福中。而正月里有著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的莆田元宵節,也以濃墨重彩的慶祝方式,打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當人們還沉浸在“春風送暖入屠蘇”之時,正月初三江東村浦口村的十五座紅橘塔搭起祭祀梅妃的6米高“果龕”,由此揭開“梅妃春祭”的序幕。緊隨其后莆田荔城區新度鎮蒲坂村,涵江區三江口鎮芳山村,仙游郊尾鎮、大濟鎮等地也率先開啟鬧元宵大戲。至初七、初八梅妃、媽祖、錢四娘、江國舅鑾駕繞梅亭,巡游江東全境,至寧海橋,迤邐數里闔村信眾鳴炮、燒貢銀燃稻草迎神駕……
“各村鎮每年鬧元宵的日子基本不會變,這是約定俗成而延續下來的。”已連續拍攝3年《媽祖故里》系列文化紀錄片的傳媒人顏明智說。因此春節剛過,網上一份份詳盡的“莆田各地鬧元宵指南”為市民們標注了這場“民俗大觀”的參與路線。還有網友根據各村鎮鬧元宵的精彩程度總結出幾個最:最華麗——新度錦墩村打砂花;最無畏——涵江白塘鎮江村踩炭火;最驚心動魄——莆禧古城元宵爬刀梯散銅錢上演“金簪插神嘴踩刀轎、赤腳登刀梯撒銅錢”;最不可思議——涵江多地都有元宵“僮身”沖火花的習俗等等。
莆仙各地的元宵民俗活動中,“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新度錦墩打砂花”、涵江延寧宮蔗塔、仙游楓亭麒山宮皂隸舞和“打鐵球”、莆田九鯉燈舞等民俗活動已分別被列入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程德魯說:“莆田各地開展的鬧元宵形式都不一樣,同一個鎮不同宮、廟舉辦活動也不盡相同?!庇徐o態的如擺齋菜、點燭山、搭橘塔蔗塔等;動態的有上演莆仙戲,合奏十音八樂,也有踩高蹺、蹈火、弄龍舞獅等,也有動靜結合的所到之處金鼓齊鳴,弦歌達旦,燈月交輝,盡顯濃厚的鄉土風情。
“莆田很多宮廟在相關志書里鮮少提及,可見莆田元宵基調主要還是以民間活動為主?!逼翁锸袌D書館副館長張翔介紹?!镀翁锸兄尽肪硭氖幻袼椎谌澯涊d:元宵節在莆仙相當熱鬧,雖然莆仙各地鬧元宵的時間、內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體現“以神為主,神民同樂”的基調,農村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