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月花,1945年6月出生,新羅區中城街道虎嶺社區居民。她在面對家庭困難時,始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用她瘦弱的肩膀為家撐起一片藍天,譜寫中國婦女堅韌、善良、樸實本色。
付月花,畢業于福州大學無線電專業,是家鄉走出的第一個女大學生。她和丈夫陳志杰原先都是龍巖鋼鐵廠的技術骨干,有著一兒一女,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她的丈夫陳志杰原先是在單位的設備科,專門解決生產動力問題,可就在一次檢查處理事故中,因礦石鉛超標而吸入過多重金屬造成鉛中毒。1989年3月8日,付月花永遠也忘不了那天,丈夫下班回來就喊累,眼睛看不清,本以為睡一覺就沒事,可想一夜之間視力暴盲,那一年,他還沒過完51歲的生日,小女兒剛要參加高考。
記得她的丈夫陳志杰暴盲的頭三天晚上,他倆躺在床上,從結婚開始到后來的歲月像放電影一般在腦海里過了一遍,當時付月花就認定了,“從今往后,我的眼睛就是他的眼睛”。
為了挽救丈夫的視力,付月花曾牽著丈夫走南闖北,到了福州、漳州、北京尋醫求治。但經過三年時間的治療,夫妻倆得知此中毒性視神經萎縮屬于無藥可治時,只得死心,就此安心過正常家庭生活。
由于兒女在外地工作,作為空巢家庭,付月花沒得推脫,只能更加堅強,除了照顧老伴的飲食起居,還要打理家務事。陳志杰本身心態也很好,也很自強,每天都會堅強鍛煉,有時老伴沒空,他就手拿著兩根拐棍,一個人按照固定路線走到登高山,過馬路時總是會遇到很多好心人,有環衛工人、協警、不相識的過路人也有小學生。當然有時,他也會迷路,大家都會重新幫他指路。
近5年來,在女兒的鼓勵下,付月花老倆口開始了他們自助游的行程。“女兒幫我們買了上網買好了車票、安排了住宿的地方,我倆就想乘著身體還硬朗多出去看看。”他倆像一個人一樣,攜手出外旅游,付花帶著愛人去了山西,走過了平遙古城、喬家大院、洪洞縣的大槐樹,還去了哈爾濱的俄羅斯中心大街、長春電影制片廠……她總是一邊引著他走,一邊為他介紹沿途看到的風景,大到名勝古跡小到雕刻碑文,都細細講解。雖然陳志杰眼睛看不見,但他對于走過的祖國大好山河,心里都跟明鏡一樣。坐地鐵公交、吃街邊小店,夫妻倆的自助游花錢不多,但收獲不少。
付月花常說,她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受過毛澤東思想教育的知識份子,也經歷過“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年代。進入了新時代,她也想為社會做貢獻。她的特長是喜歡唱歌,對于樂理知識比較熟悉。所以,這十多年來,她和老伴無論走到哪,就把紅歌傳唱到哪。她還喜歡手抄歌本,已經匯聚了三千多首歌曲,還自己縮寫了一份樂理知識簡介,很受歌友的歡迎。她常常帶著歌本到巖城的各大公園免費教唱紅歌,老伴則是她最忠實的聽眾,常常坐在旁邊幫她打拍子。“別人都說我很幸運,不僅有愛人始終陪伴著我,還會唱紅歌給我聽。”77歲的陳志杰老人一臉笑意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