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委文明辦副主任吳功標
武夷山市自2015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城市”稱號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南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文明委有力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全國文明城市爭創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扎實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高度重視,健全機制有力推進。一是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一號工程。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確定2017年為“城市建設提升年”,結合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著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優化人居環境。出臺《文明城市迎檢工作方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專項方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創建工作,組建9個文明城市專項達標工作組和城鄉環境整治攻堅工作組。市委、市政府13次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議題列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4次召開現場會,研究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確定撥補文明城市創建和環境綜合整治專項經費,用于文明城市創建和鞏固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資金高效使用。二是建立賞罰分明的獎懲機制。出臺《武夷山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獎懲問責暫行辦法》和《武夷山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考核辦法》,明確獎懲措施。每年評選一批文明城市創建突出貢獻單位,并優先推薦其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各類先進評選。對表現特別突出的同志,給予記功、嘉獎。同時明確處罰分為通報批評、黃牌警告、紅牌警告,被紅牌警告的單位將取消當年度精神文明建設獎金和新一屆文明單位申報資格。三是建立問題查擺工作機制。出臺《關于統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依據并運用《獎懲辦法》,建立問題查找、反饋、追責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問題查擺機制。主要做法是,創城辦督查組發現的問題,以《市容環境督查通報》《專項達標督查通報》《整改通知書》《黃牌警告通知書》《紅牌警告通知書》梯次責令責任單位落實整改,并明確了相應的結果運用模式。四是建立突出問題專報工作機制。創城辦與各部門加強聯系,梳理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共性問題、難點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以專報形式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解決。2017年專報問題24個,文公路人車混行等10個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其余問題也已進入處置程序。五是建立城市保潔和秩序管理機制。明確保潔工作主體,確保背街小巷無衛生死角,無臟亂現象。明確環境秩序治理主體:城區、度假區范圍,主次干道、商業街路牙以上由行政執法局負責規范秩序;主次干道、商業街路牙以下道路內,由公安局負責規范秩序;各鄉(鎮)、街道、場負責牽頭落實轄區范圍秩序管理工作。六是建立督查巡查工作機制。抽調各部門精干力量11人充實創城辦。組建市容環境督查組和針對考評點位的專項達標督查組,分6組每周開展常態督查,并及時通報、整改提升。在2017年,全市組織督查56次,印發《通報》56期,查找問題1404項,完成整治1354項。七是建立文明城市創建動態實時通報機制。組建創城創衛工作核心微信群,巡查督查情況、市民反映問題、各方發現問題均實時在微信群發布,形成了實時監控、迅速批轉、及時整改的工作流程,簡化了監辦程序,提高了整治效率。八是實施文明城市創建“街長(巷長)負責制”。共設置92個路段“街長”、131個巷道“巷長”,以制度化、精細化、常態化的管理機制,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供潔凈、有序的市容環境。
二、社會參與,全城動員形成合力。重視全城動員、全民發動,為文明城市創建營造全市上下共同關注、市民廣泛參與、各方協力支持的良好氛圍。一是強化宣傳引導。在武夷山電視臺、《武夷山資訊》、數字武夷等平臺開辟“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給文明點贊,向陋習說不”公益隨手拍等專欄,專版專題報道文明城市工作進展與動態,并開設曝光臺和光榮榜,每周通報批評整治工作落實不力現象,積極宣傳正面典型。二是倡導群眾參與。堅持人民城市人民管,動員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編印《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致全體市民一封信》和“關愛環衛工人,拒絕不文明陋習”善行卡各5萬份,通過街道、社區、志愿者組織等向市民發放。三是完善公益廣告設置。設計制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不行為規范”“我們的節日”“文明的注視”“朱熹故里?人文圣地”等主題公益廣告,在主要公交站點、武夷大道、五九大道等主干道加掛燈桿公益廣告;在九龍灣紅綠燈路口、市區高速公路路口設置主題大型公益廣告,形成深厚的宣傳氛圍,推進文明理念“入腦入心”。四是開展志愿服務。堅持每周組織開展文明交通、“你丟我撿”文明勸導、“門前五包”責任制宣傳勸導、“學雷鋒志愿服務”等志愿服務行動。
三、重在提升,人居環境持續優化。一是提升城市景觀。實施城市景觀提升項目2個,樟樹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投資450萬元;景區南路口(生態停車場)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投資1200萬元。二是提升基礎設施。實施水美城市濕地公園、百花路、戰備路改造、崇安大橋、“四中心一廣場”、公交總站及配套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7個,累計完成投資9.48億元。三是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實施場站部隊污水整治項目、空軍場站垃圾中轉站建設、馬場洲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等環境整治項目3個,完成投資1490萬元。
四、專項整治,城市頑疾有效改善。一是整治嚴管部位。確定“十點八線四面”為嚴管部位,即北大街、溫嶺街、文公路等10個重點點位,武夷大道、大王峰路等8條重點線路,以及度假區、崇安街道、新豐街道、武夷街道4個片區。嚴管部位市容環境明顯改觀。二是整治市場秩序。確定啟用塔下果蔬批發市場,解決北門居民集中區占道為市問題。整治度假區太陽城農貿市場,制定并實施市場內外環境整治方案。規范夜宵市場,制定具體可執行的夜宵集中點規劃建設方案,清整夜宵市場亂象。三是整治車輛停放。強化停車秩序管理,組織開展道路交通專項整治,采取“點上控”“線上巡”“片上拖”“視頻抓”等手段,做到“看住反復點段、管住主要路段、把住重點區域”,嚴管重罰違停行為。四是整治環境衛生。組建環衛督查小組,制定督查考核制度,對主次干道、巷道、公廁及中轉站開展督查;延長主要街區保潔時間,保潔時長最高達20小時,每日降塵灑水次數增至3次。
五、創新管理,治理能力不斷增強。按照“治管并重、即治即管”要求,優化城市管理。一是數字化城管效能提升。創新管理機制,開展數字城管平臺建設,開通“12319”城管服務熱線。拓展便民服務渠道,開通城市行政執法“陽光信訪”,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中推出“投訴舉報”,將矛盾和問題解決在一線。二是實施環衛市場化運作。大力推進道路(街巷)清掃保潔、公廁保潔、垃圾收集市場化運作,不斷提高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水平,主城區道路機掃率達66.52%,市場化保潔率達74.74?%以上。三是關注城市管理細節。狠抓渣土專項治理,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單位,適時發布加強城區、度假區建筑垃圾和渣土管理通告;制定城區、度假區建筑垃圾(渣土)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并開展整治。
各位領導、同志們,武夷山市在文明城市創建上雖然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許多差距和不足:一是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不平衡;二是群眾參與的現實和愿景有差距;三是創建成果的保持和反彈存沖突。文明創建永無止境!今后,武夷山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省文明委的部署要求,以本次會議為契機,與先進縣市做好交流學習,進一步研究探討,持之以恒深化文明創建,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國際旅游度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