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強制度建設,文明創建活動基礎更加扎實。先后制定印發《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福建省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規章制度,統籌謀劃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路線圖、時間表,做到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措可施。扎實推進文明創建基礎性工程建設,夯實文明創建的基層基礎。一是扎實推進文明家庭建設工程。2017年1月省委常委會把文明家庭納入省委省政府精神文明表彰序列,省文明委下發《福建省文明家庭評選標準和評選辦法》,從2017年開始每三年開展一屆省級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一同表彰,首屆表彰100戶。聯合省婦聯持續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選和尋找“最美家庭”活動,省級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已開展10屆約表彰1100戶,2014年至今共揭曉省級最美家庭300多戶。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活動,扶持建設惠安縣惠風傳統家訓展示館等23個省級家風家訓鄉賢文化傳承示范點,組織編撰《福建家風家訓》《福建村規民約》《福建家訓書法集字貼》叢書,網絡展播優秀家庭故事視頻短片17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文明家庭新風尚。二是扎實推進公民行為規范建設工程。以“推行‘八不’行為規范、做文明公民活動”為主題,全面推進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網、文明禮儀等群眾性實踐活動,引導公民自覺克服和抵制不文明行為,弘揚新福建文明風尚。省文明委下發《在全省推行“八不”行為規范、做文明公民活動的實施方案》,部署安全出行不違規、垃圾分類不落地、節儉用餐不浪費、紅白喜事不奢辦、言談舉止不粗俗、文明上網不低俗、旅游觀光不任性、經濟生活不失信8個專項活動,組織刊播“推行‘八不’行為規范”公益廣告。各行業單位、商會和企業家協會、街道社區、學校、志愿服務組織等積極響應,“八不”行為規范走進城市各個角落,覆蓋社會方方面面,得到群眾充分認可。三是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建設工程。建管并舉,推動各地建成一批鄉村學校少年宮、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證未成年人學有所去、學有所樂。目前,已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000多所,鄉鎮中心校覆蓋率超90%。省委文明辦劃撥專項資金,持續5年為中央項目校配套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課外閱讀基地或文藝活動室,建成9個設區市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及12個省級示范輔導站,初步形成市、縣、校三級輔導網絡。推動全省所有青少年宮、婦兒活動中心、科藝宮、文化宮等文化場館向未成年人免費或低價開放,提供普及性服務。全省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陣地不斷拓展,環境持續優化。四是扎實推進“情暖八閩”志愿服務建設工程。出臺《福建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實施意見及任務分工方案》、《福建省志愿服務記錄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確定235個志愿服務記錄試點單位,推廣應用福建省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統。福建“志愿125” 移動端平臺于2017年12月2日在新福建正式上線,為福建志愿者和志愿團體提供網上便捷服務。制定《福建省社區志愿服務實施方案》,編寫《福建?。ㄉ鐓^)志愿服務指導手冊》,廈門金安社區志愿服務“八項制度”、“八步流程”經驗在全省推廣。利用春節、清明、五一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情暖八閩”志愿服務活動,服務范圍覆蓋關愛留守兒童、助老敬老、幫助農民工、生活困難群眾等特殊群體,志愿服務活動已經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目前,福建志愿服務網注冊志愿者380多萬人,其中已通過實名認證的志愿者250多萬人,注冊志愿服務團體44849個,開展志愿服務項目178289個,總時長3200多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