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宵放燈
鬧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今天,元宵節的花燈更是璀璨奪目,成為節日里亮麗的風景線。在各地的燈節、燈會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燈,正統的宮燈,俏麗的彩燈,喜慶的紅燈,冷艷的冰燈;飛上天的孔明燈,漂在水面的河燈,提在手上的可愛生肖燈,當然今年最少不了的是威風凜凜、形態各異的巨大的龍燈。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元宵的燈都是節日里最亮麗的風景。
元宵節的燈不僅美麗,而且有著豐富的文化韻味,燈下的燈聯,燈聯中的燈詩,燈詩中的燈謎,燈謎中又包含著祈福與歡愉,無一不是洋溢著濃濃的中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