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東孚街道過坂社區干部集中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東孚街道供圖)
“幾年前,我把家門口20多棵龍眼樹和4畝多地全部捐了出來支持鄉村建設。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現在再看我們山邊就是美麗鄉村的最好樣板。”說這番話的是海滄東孚街道山邊社區老人會會長李大扁,作為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輕騎兵的代表,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著山邊的變化,也闡釋了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的含義。
11月3日,在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的指導下,海滄區舉行“十九大精神@你我他”理論宣講輕騎兵進基層活動,為海滄區委講師團、區耕讀文化講說團、區理論宣講輕騎兵成員等進行動員部署,開展集中學習,做好選題準備。當天,全區首批宣講輕騎兵正式組建,10名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輕騎兵”將深入到海滄的最基層,用真人、真事講述真感情、真感受,宣傳十九大精神,全面推動十九大精神在海滄基層落地生根。
接下來,海滄全區將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將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向縱深推進。
真人真事真心話 讓百姓愛聽
海滄區此次十九大精神理論宣講輕騎兵進基層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百姓視角”。如何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海滄想到的是用百姓視角看問題。11月3日,海滄區委宣傳部組織區委講師團和耕讀文化講說團的成員進行集中培訓,要求他們以“真人、真事、真心話、真感情、真感受”去宣傳十九大精神。
實際上,宣講輕騎兵的成員多是來自基層工作一線,他們中有海滄本土鄉賢、老黨員、新市民、本土成功青年、優秀教師,也有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最美人物等。海滄區委宣傳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輕騎兵”將走進社區、鄉村、學校、企事業、機關等基層一線,結合自身的工作和特長,既把握總基調不變,又做到通俗易懂、喜聞樂見,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海滄街道黨工委委員林燕紅是首批“輕騎兵”成員之一,她會更多地把十九大精神的宣傳與街道、村居工作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用大白話講群眾的事,解決群眾的問題,讓群眾喜歡聽、聽得懂”。林燕紅還告訴記者,不僅僅是她,海滄街道的黨政領導都將到掛鉤的村居、社區開展宣傳與學習。
結合本土實際 宣傳更有海滄味
實際上,在宣講輕騎兵隊伍組建前,海滄對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就已經逐步展開了。在海滄、嵩嶼、東孚、新陽四個街道,包村領導走進村居與黨員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各地還利用微信群、黨建e家、宣傳欄等,開展十九大精神的多樣化宣傳,不少村居還開展十九大精神知識競賽。
海滄區將“宣講輕騎兵進基層”活動作為接下來宣傳十九大精神的重頭戲。“宣講輕騎兵隊伍成員以區委講師團和耕讀文化講說團成員為主,他們都是有故事、能吸粉、善動員的特色宣傳員。我們要求所有成員都要撰寫講稿、備課、試講,要讓十九大精神宣傳更結合本土實際,更有海滄味”,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文史專家廖藝聰是首批宣講輕騎兵代表,其本人也是耕讀文化講說團的成員,他告訴記者,“培訓中要求我們用百姓故事、百姓語言去宣傳十九大精神,我正在著手備課,要確保課件有真材實料,符合海滄實際,百姓愛聽。”
山邊社區的李大扁更有感觸,“我會從一個農民切身的感受講起,告訴孩子們原來的山邊是什么樣,又是怎樣變成現在的美麗鄉村,很多人是這個變化的親歷者,這最有說服力。”
接下來,海滄還將在十九大精神宣傳中深入挖掘有思想、有溫度的內容,策劃走進社區書院,走進非公企業,走進建筑工地等活動,讓十九大精神宣傳更有特色。
【鏈接】
線上線下齊推進
興起學習宣傳熱潮
海滄區十九大精神宣傳進基層活動分線下線上兩個層面。線下主要是開展“輕騎兵”進基層宣傳活動,當地抽調懂理論、講政策、有體會并擅長宣傳的同志,組建若干支理論宣講輕騎兵隊伍,赴轄區基層單位開展十九大精神宣傳。同時,海滄區宣傳貫徹工作突出小快靈、精準實的原則,每場宣傳分享由3到5名成員組成,每人宣講10到20分鐘,從理論、政策、故事、經驗、體會等不同角度開展面對面宣傳。
線上,海滄還將開展好新媒體宣傳推廣活動,在宣傳分享過程中,將每位宣傳員的線下宣傳實況錄制成微視頻,發布在區、街自辦或委托的新媒體平臺上展示,并發動投票,當地還將選出若干名“我最喜歡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員”,進行在線宣傳。
另外,海滄區的各村居、街道也將通過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全面興起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的熱潮。各地將按照“講十九大精神+講貫徹舉措”、“市情區情+講成就”、故事、經驗、體會等模式,組織開展好每一場宣傳活動。(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