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70年代初出生的人,因各種原因,她被動地成了那個年代的獨生女,再加上她的父母晚年得女,對她疼愛有加。然而,在她身上,我們卻看不到人們印象中“獨生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種“標簽”。
孝敬公婆
因工作關系,童素華2001年1月從鄉鎮調到縣城,每次回娘家,她的母親都會跟她說,到了婆婆家,要對公公婆婆好,要孝順老人家,人老了不容易,不要跟老人家計較等等。童素華從她的母親口中得知,母親結婚后不久,父親被抓去當壯丁,家里就留下母親和奶奶,當時可以說是窮得叮當響,一日三餐經常是有了上頓就沒下頓。盡管這樣,母親還會從稀得見底的粥里撈出少得可憐的米飯讓奶奶吃,母親自個就著米湯配米糠將就著過。奶奶最終還是病倒了,因為沒錢治病,奶奶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骨瘦如柴,躺在硬邦邦的床板上疼痛不已。每天晚上,母親就坐在奶奶的床邊,讓奶奶靠在母親身上睡,一動都不敢動,直到奶奶睡一覺醒來說:“不早了,你也累了,扶我躺下來,你也睡吧?!边@時母親才敢活動一下全身,要知道這一靠有時就是幾個小時。母親就這么陪伴著奶奶,直到奶奶過世。
從母親的訴說中,童素華看到了母親作為兒媳的孝順與擔當,母親的言行舉止教育著她如何去當一個好兒媳。
都說世上最難相處的關系是婆媳關系,這話雖然夸張了點,但存在的事實確實也不少,不管是網上的報道還是身邊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讓人覺得婆媳能好好相處還真是一門大學問。但童素華與婆婆住在一起相處了16年,婆媳關系非常融洽,連她老公都會吃醋問他母親:“到底我是您兒子還是她是您女兒呀?”
童素華與婆婆關系能相處得像母女,這與她婆婆的疼愛和母親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結婚后還在鄉鎮工作時,她每個周末到縣城,婆婆總會單獨燉份湯給她喝,從不間斷,婆婆以這種方式詮釋“愛親”。十幾年的朝夕相處,童素華可以問心無愧地說,她以母親為榜樣,做了兒媳該做的事。2006年,童素華的父親與公公病癥日漸嚴重,因工作關系,父親在老家由母親照顧,她只能在周末回家短時間的幫忙,直到2007年8月父親去世?!懊看蜗肫疬@些,覺得對父親母親懷有深深的愧疚?!蓖厝A遺憾地說。而公公生病期間,童素華每天載著公公到醫院看醫生、拿藥,照顧公公打點滴,回到家陪公公聊天安慰老人家。后來,公公轉到廈門治病,她天天打電話了解公公的身體情況,噓寒問暖。2011年11月,童素華的婆婆突發腦梗后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靠她和老公服侍。就拿冬天她給婆婆洗澡來說,就是一件不小的“工程”,因為婆婆腿腳不方便,洗澡時得拿凳子進衛生間讓婆婆坐著洗,婆婆怕冷,洗頭時只脫掉外衣,洗的過程中得非常小心,為了避免把衣服弄濕了,洗完頭發后得馬上用電吹風吹干,然后再從上身往下洗,上身洗完擦干穿上衣服,再洗下身,最后腳洗好后也是用布擦干雙腳再穿上襪子,然后才扶著婆婆到客廳專用椅子坐。這樣洗一次下來就得花上40多分鐘。即便是冬天,穿著單衣給婆婆洗澡,也仍是滿頭大汗,更不用說夏天了。有時童素華跟朋友說起給婆婆洗澡的事,朋友們幾乎表示做不到像她這樣。童素華說,其實,把婆婆當母親對待,做什么事都是順理成章的。童素華的老公作為婆婆的兒子,也是孝順有加,當童素華給婆婆洗好澡后,他便開始給他母親做腳底按摩,每次都得半個多小時。還有一件是她老公一直堅持做的事,那就是除了下雨或者出差外,他都會利用下班時間扶著母親到樓下小院子散步鍛煉。每次看到她老公扶著母親在院子里的身影,鄰居總會豎起大拇指對他們說:“你們真孝順!老人家有你們是她的福氣!”
童素華說:“換位思考一下,我們這么做也是給孩子看,當我們老了,也希望晚輩能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值得讓童素華欣慰的是,她的兒子從小耳聞目染他們是如何對待長輩,所以這種孝順在孩子身上也得到體現,小小年紀的他會在他們不在家的時候,幫奶奶倒尿并清洗尿壺,盡力幫著照顧好奶奶。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