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中午想吃什么,我馬上做。”8月25日上午10點多,林炳俊剛從外邊買菜回到家,就趕緊張羅著給妻子做飯。
今年59歲的林炳俊是涵江區(qū)白沙鎮(zhèn)長興村的村民,他沒干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街坊鄰居一提起他愛親撫幼的事跡,都豎起大拇指稱贊。
上世紀80年代初,經(jīng)人介紹,林炳俊認識了同鎮(zhèn)的姑娘陳珍珠,那個時候,兩家清貧,沒有過多的愛情誓言,兩人就這樣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林炳俊的兒女們相繼出世,夫妻倆忙并快樂著,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太短暫,就在其兒子兩歲時,陳珍珠因突發(fā)高燒,不省人事。當時山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較差,又因農(nóng)事忙沒有及時治療,陳珍珠自此留下了后遺癥,語言表達含混,注意力不集中,勞動能力下降。
“這是高燒留下的后遺癥,沒法治愈了,你就認命吧。”當時,醫(yī)生的一席話,如五雷轟頂,林炳俊久久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好在最初,陳珍珠只是語言表達、勞動能力下降,生活仍然能夠自理。一家人倒也過得平靜。
然后,老天爺再給這個可憐的家庭開了個玩笑。在一次健康體檢鑒定中,陳珍珠被鑒定成二級精神殘疾。林炳俊無法相信原本活潑健康的妻子,自此像個孩子一樣,需要他人的照顧。
高強度的勞作,瑣碎的家務事,林炳俊整天像陀螺轉(zhuǎn)似的忙個不停,有時忙到無力,他憔悴地癱坐下來,欲哭無淚。然而,面對天真可愛的孩子和患病的妻子,他一直在對自己說著“不能倒,不能倒”。短暫的情緒釋放之后,他收起了悲傷,又把擔子扛上了肩。
曾有好心的親朋好友勸他說,你現(xiàn)在還年輕,攤上這樣的家庭,以后的日子長著呢。不如將妻子送回她娘家,自已再成個家。每當這時,林炳俊沒有豪言壯語,他只苦楚地一笑,“一日夫妻百日恩,只要有一口吃的,就絕不餓著娘兒倆,那種事不能做。”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間32年過去了,從青春小伙到半百老人,林炳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對二級精神殘疾人妻子不離不棄的忠貞。在這32年里,他每天為妻子端水喂藥,洗衣做飯。買菜、打掃衛(wèi)生、培養(yǎng)孩子長大成人……林炳俊的不離不棄不但支撐著這個家,也給孩子們樹立起了好榜樣。現(xiàn)在,他的兒女也都成家立業(yè),生活雖然平淡,卻很溫馨,有愛。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9-29豐澤區(qū)委文明辦組織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
- 2017-09-29豐澤區(qū)委文明辦組織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
- 2017-09-29中國文明網(wǎng)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福建篇
- 2017-09-29砥礪奮進的五年·文明的力量視頻報道(福建篇)推出
- 2017-09-29“砥礪奮進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網(wǎng)絡視頻報道(福建篇)
- 2017-09-29“文明旅游為中國加分”活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