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江國家濕地公園
“十里畫廊”庵杰漂流
“一江兩岸”大夫第
東南網9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陳天長)
9月2日,恰逢周末,長汀縣三洲鎮的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內,一朵朵蓮花隨風搖曳,引來不少游客與攝影愛好者駐足欣賞,這個按照4A級景區標準建設的濕地公園,正成為越來越多游客和村民們游玩休憩的好去處。
汀江國家濕地公園項目,是長汀進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修復水環境提升水文化的重點項目之一。2013年7月,長汀縣被水利部列為45個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近年來長汀在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修復、水文化提升等多方面入手,打造水生態文明城市。
水資源管理,實施最嚴格
長汀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的試點期從2014年至2016年,重點建設范圍為汀江流域(長汀段),區域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
“水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嚴格管理水資源。”長汀縣水利局水資源股股長黎永春說,2014年以來,長汀縣建立完善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建立了水資源管理績效考評制度,加強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嚴把取水許可審批,落實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
據介紹,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措施在2016年取得了明顯效果,全縣用水總量、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等“三條紅線”均在控制范圍內,完成預定目標,2016年,長汀縣水功能區水質雙指標評價達標率均為100%。
在對河道及水源地水質監測方面,長汀實行常態化監測。對汀江干流、鄭坊河口、南山河口、濯田河口河道斷面進行水質監測,建設了陂下、正方2座集中洪水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站,實現了城區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無常住居民,一、二級保護區內無排污口。
今年,長汀實現縣、鄉、村級河道“河長制”全覆蓋,設立河道管理中心,建立了18支河道打撈隊伍,招聘72名河道專管員和299名河道保潔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全面治理河道,河流斷面水質、水生態、水環境明顯改善。
此外,長汀縣在水電站管理上的做法也值得點贊。2015年以來,長汀按水生態建設要求,探索建立水電站修復機制,在全省率先退出小水電站21座,總裝機4680千瓦,累計恢復生態河道46.13公里,改善生態河道73.5公里。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