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華,女,1966年出生,建寧縣溪口鎮楊林村的一位普通百姓,公公中風,母親中風,父親癱瘓……她10年如一日,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無怨無悔。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婦,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是一位好媽媽。她憑著堅強、勇敢,照顧兩代四位老人,用愛撐起了這個家。她用愛心溫暖了親人,用孝心感染了鄰居,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含義,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贊歌。
夫妻同心---可以同甘更能共苦
林麗華原本也是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和丈夫在一起種田、一起管理果園,一起經營著這個家。那時,公婆身體硬朗,孩子活潑可愛,生活平淡但也很甜蜜。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商量決定,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一家人的日子過的齊樂融融。
誰也不曾想過一向身體硬朗的丈夫會患上骨關節疾病,不能干重活,上有老下有下一家人的重擔全部落在了林麗華身上。為維持全家生計,林麗華除了要做好家里的農活,閑暇時間還得打零工賺錢貼補家用,她當過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去果園里幫別人挑選果子,什么能掙錢她就干什么,不怕苦不怕累。村里考慮到她的家庭情況,讓她做村里的通訊員,負責搞衛生等事務,增加點收入。“執子之手,與子皆老”,她用真情感動著丈夫,多年來陪著丈夫治病、鼓勵丈夫戰勝疾病痛苦,樹立生活信念。經過林麗華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姚忠良的骨關節疾病有了好轉。她用她的行動告訴大家“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是錯誤的。這對平凡的夫妻,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依舊能夠攜手克服,不拋棄、不放棄,用最簡單的方式詮釋偉大的愛。
孝順父母---帶三個老人回婆家
林麗華的父母雖然是農民但是老實淳樸、厚道正直。林麗華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的教育下,自幼就是一個尊老愛幼、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和藹可親的女孩,小的時候就要幫忙帶弟弟,還要幫忙做家務,生活讓她學會承擔責任,更知道父母的不易。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是林麗華從來沒有把這句古話放在心中,她只要有空就會去看望年邁的父母,陪他們聊聊天,拉拉家常。
2007年的一天,林麗華的母親突然感覺頭暈,送往醫院,經診斷為腦血栓,半邊身體沒有了知覺。在此之前,她的父親林寶來已經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母親照顧。家里還有一位91歲的老奶奶需要照顧。“我不能丟下他們不管!”回憶往事,林麗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她說,她雖然有兩個弟弟,但是都在外地工廠里打工,生活條件比較差,沒法抽身照顧。情急之下,林麗華經與丈夫和公婆商量,決定把三位老人接到婆家照顧。“丈夫很支持,公婆也同意。”很快,林麗華將父母和老奶奶接到婆家住,并細心照顧。這么多老人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許多鄰居來串門,林麗華的家變得特別熱鬧,家門口時常都會有七八位老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他們中有的坐著輪椅,有的撐著拐杖。林麗華一會給老人端水,一會攙扶著老人做康復訓練,到處可見她忙碌的身影。
林麗華說這是她最開心的時刻,就是老人們的病情都比較穩定。但一下子多了幾個老人要照顧,壓力大了,負擔重了。林麗華說,辛苦她不怕,就怕老人們一起生病。前年,父親林寶來得肺炎,在縣醫院住院,林麗華和丈夫來回跑照顧三位老人,父親出院后,母親諸桂英又生病住院了。那段時間,夫妻倆盡管忙碌,但他們始終用微笑去面對。“如果沒有她,我們都不知道怎么辦。”說起女兒林麗華,今年80歲的林寶來眼眶濕潤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年底,林麗華的父親出現胃出血,住院出院,出院又住院,反反復復,時好時壞,林麗華詳細咨詢醫生該如何治療才可以讓她父親更快的好起來,醫生告訴她說老人年紀比較大,最好的方法就是飲食上更加注意,心情保持愉悅,再配合治療,聽了醫生的話,夫妻倆每天更加悉心照顧老人,讓老人心情愉悅起來,丈夫是最支持她的人,每天要幫助林麗華的父親洗澡,還要輪流陪護。林麗華夫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作為子女的孝順,她用她的孝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用一顆善良的心溫暖著老人,照顧著親人,誰能算的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
孝敬公婆---?是好女兒更是好兒媳
從嫁進丈夫家那一天起,林麗華便把公公婆婆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跟公婆和睦相處,把兩位老人及全家的飲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她把“孝”字深深地刻寫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不僅包攬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各種家務,而且種地收割等外活她也做,走進他們的家讓人感到舒適,雖然簡陋但是整潔干凈,家里的物品收拾的井井有條。“我這個兒媳婦真好,比親生閨女還親。不但我們滿意,就是鄉親四鄰也人見人夸,人人羨慕。”說起兒媳婦,林麗華的公公婆婆一臉滿足。
就在2014年,林麗華家又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故。公公姚城玉患上了腦血栓,不能自由活動。困難面前,林麗華沒有流淚。她每天天未亮就起來了,第一件事,就是到三位老人的房間看看,然后再去廚房里準備早餐。因為母親,公公長期臥床,為避免癱瘓在床的老人們長褥瘡,每隔兩小時林麗華會給他們翻一次身、擦洗、換被褥……當問及擦洗會不會不方便時,林麗華坦然大方地說:“都是我在整啊,什么方不方便哦。你不給他們洗,他們會很難受啊。”在她精心護理下,老人從來沒有患過褥瘡。每當天氣好的時候,她都把老人背到輪椅上,將輪椅推到院子里,讓老人曬曬太陽。由于長期臥床,老人食欲不好,林麗華就給老人變著花樣做一些水餃,肉丸等可口、易嚼、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平日里,林麗華要做的事很多,她都是先把飯做好,確保老人們都吃好了,自己才隨便對付點,然后下地干活,顧不得休息,晚上要收拾家務活到深夜才入睡。
端水送飯,為老人梳頭洗腳,剪指甲,揉肩捶背,清理大小便,多少個日日夜夜,那種滋味,怎一個累字了得,但她從不抱怨。天氣冷了,林麗華還要半夜起來給老人們蓋被子,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她經常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這些,便是林麗華照顧老人的那些事兒。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林麗華照顧老人體貼入微,從無半句怨言,當地村民是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鄰居告訴筆者:“三五天照顧是習以為常,她的母親、公公長期臥床,天天這樣照顧,無論從哪些方面都悉心照顧得蠻好的,給我們鄰居都是一種鼓舞,受到教育。
林麗華沒日沒夜地照顧老人,說起來都不容易,做起來更難,雖屬人間常情,但卻真的難能可貴。
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個平凡的女子,她用她柔弱的身軀擔負起了家庭的重任,演繹著一個個不平凡的故事,無愧于天地良心。林麗華孝敬父母、公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她的事跡在周邊村莊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2016年6月21日三明日報百姓故事欄目報道了林麗華的事跡。正是像她這樣一些勤勞,善良,淳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得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和幸福,2016年8月林麗華入圍了福建孝老愛親好人榜,并獲得福建好人榮譽稱號。她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默默的付出,以女性特有的堅韌和執著為整個家撐起了一片嶄新的天空。就是這么一個好妻子好兒媳好女兒,我們為她點贊。
?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