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英,一個平凡的女子,但她的經歷卻非常的不平凡。她是全國人大代表、是省“三八”紅旗手、是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她更是一位賢妻良母。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燒殘丈夫致重度癱瘓,年僅28歲的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16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相守至今,大義的她勇敢挑起家庭的重擔,撐起了這個苦難的家。
1992年初,曾云英嫁到笏石鎮岐厝村,婚后她和丈夫徐志松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上有年邁的公公、婆婆,一家六口,簡簡單單,其樂融融。但天公不作美, 2001年除夕夜,噩運突然降臨這個家庭,一場大火奪走了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把丈夫徐志松燒得面目全非,至今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依靠精心照料而延續生命。事發當晚,把徐志松送到莆田九五醫院,經過一番檢查,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燒傷面積達86%Ⅲ度燒傷,噩夢般的消息讓曾云英無法相信,她堅信丈夫不會就這樣扔下自己和一對兒女不管。看著渾身插滿管子的丈夫,曾云英下定決心,要以自己的真心來感動上蒼,或許能有奇跡發生,不管多苦多難都要陪丈夫跟死神作斗爭,并挽救這個苦難的家。
在丈夫住院期間,她寸步不離守在病床前,因為呼吸道嚴重感染,大量粘痰不斷從徐志松嘴角溢出,曾云英每隔三五秒就撕開紙巾給他擦一次,徐志松身上的傷口不時流膿,全身潰爛穿不了衣服,曾云英就不停地為他保溫擦洗。醫生勸她回家準備后事,并說徐志松活不過一周,但曾云英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四處借款,扥還是承擔不了昂貴的醫藥費。后來徐志松堅決要求出院。
出院后,徐志松因為眼部被燒變形,鼻子、耳朵都燒沒了,手指及腳趾全被燒的像烤鴨一樣,慘不忍睹。來探望的親戚看到后一臉驚恐,甚至害怕不敢看,但曾云英還是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因為沒錢買藥,曾云英經常上山采藥,回家掏碎后,每天都要給徐志松敷藥幾次。曾云英每天不但給他上藥以外,還要喂他吃飯、洗澡、連大小便都要由曾云英親手為他料理,不管是白天與黑夜,甚至一個晚上下來會被叫醒好幾次。因傷痛脾氣變得暴燥,丈夫經常對曾云英發脾氣,但她從未埋怨過,仍堅持任勞任怨。
生活沒了經濟來源,負擔不了家里的開支,曾云英只能每天起早貪黑的去村里一個制衣廠上班,一天上班十多個小時,回去還要照顧丈夫,有一次因睡眠不足,邊縫邊睡,不小心把手指戳穿了,至今食指的指甲都留有痕跡。在那個時候她沒吃飽一頓飯,沒睡夠一次覺。幾個月下來,瘦了二十幾斤,一對懂事的兒女,從小就開始幫忙曾云英做家務事,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在她的影響下,兩個小孩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
她工作雖然繁忙,但視公婆為親爹娘,婆婆有風濕病,公公偏頭痛,她經常帶著老人到市、區醫院治療,老人逢人就夸兒媳說:我兒媳待我特好,就像我們的貼心小棉襖,她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支撐了一個常人難以維持的家庭。
從2000年擔任村干部以來,把對小家的愛延續到了大家。作為“一肩挑”的村主干,在帶領村干部開展工作時,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不斷提高村干部駕馭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積極并順利地引導農民逐步走上奔小康、建設新農村的道路。她帶領村兩委對全村現狀和發展潛力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索,經過認真分析,確定了林果、蔬菜種植、為全村產業結構調整可持續性發展的方向,真正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并以干部帶頭發展為方針,為群眾樹立典范,打消了群眾的顧慮,從而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使全村連續多年保持了班子穩、人心齊,村內經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同時,她個人出資約2萬元,為福廈鐵路涵洞底下村道加寬水泥硬化,有效地方便了道路交通和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并將自家房屋免費提供作為臨時警務值班室,使該村的社會治安得到了有效控制,實現了從亂到治的良性運行,維護了和諧社會的安定穩定。同時,她每年都要從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抽出幾萬元,來資助那些因天災人禍引起的家庭困難戶,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了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在村里不論哪個村民家中有什么困難,曾云英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擠出一點去幫忙大家,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因為他們的愁與苦,曾云英都親身經歷過。
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憑著踏實的足印,執著的精神,奉獻的情懷,樹立了一個好干部、好媳婦的形象。她榮獲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全國第一屆文明家庭、福建省三八紅旗手、莆田市勞動模范、莆田市首屆道德模范、莆田市優秀婦代會主任、建市30周年巾幗百星“巾幗村官之星”、等榮譽稱號。她雖沒有那么璀璨光芒,卻一直默默地放著光和熱,用愛溫暖著家人,溫暖著周圍的人,不求回報。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