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萬,男,1964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現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心外科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福建省科技領軍人物,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名醫百強榜”,曾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獎(金刀獎)、“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福州市五一勞動模范等稱號。
挑戰他人不敢做的手術
陳良萬是福建省第一位醫學博士后,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沒有人敢做的手術我來做,做成功了,病人就會相信我。”1987年,協和心外科建科。第二年,陳良萬便進入科室,當時的心外科一年手術不過幾十臺。而如今,科室全年手術量占全省心外科手術近80%。這背后是陳良萬及其團隊的辛勤付出,在保留常規手術的同時,不斷挑戰尖端技術。
1995年8月21日,陳良萬為來自政和縣的毛先生進行福建省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移植的心臟在經過16年的“服役”后,出現心跳驟停等癥狀,需要再次“換心”。2011年12月22日,陳良萬為他進行了第二次換心手術,毛先生再獲新生。毛先生至今仍像普通人一樣幸福地生活著,成為全國心臟移植術后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之一。
2017年1月27日晚,當大家都沉浸在除夕夜的節日歡樂中,陳良萬卻在手術室里通宵達旦,連續完成三臺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手術,一次次把患者的生命從死神手中奪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常年的高強度工作,陳良萬落下了腰肌勞損的毛病,多年來一直戴著護腰帶。
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最兇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突然發生死亡或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發生死亡。2002年,陳良萬組建技術攻關小組,一方面邀請孫立忠等國內知名教授前來手術、授課,另一方面派遣攻關小組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附屬醫院、德國柏林心臟中心等國際一流醫療機構學習。2004年,攻關小組在大量臨床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通過收集資料、臨床論證、不斷創新,自主研發了三分支血管支架用于治療急性Ⅰ型主動脈夾層。該技術屬于國際首創,簡化了手術流程,手術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手術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正是通過這樣一臺臺高難度手術,一次次的挑戰,陳良萬擁有6項發明專利,并帶領團隊創下多項“全國第一”,形成了全國聞名的“協和心臟移植常規”;他國際首創的三分支血管支架用于治療急性Ⅰ型主動脈夾層技術,改寫了“主動脈夾層難活”的歷史,手術死亡率從60%下降至5%以下,該技術成果在CIRCULATION、ATS、JTCVS等國際頂級SCI雜志上發表大量高質量論文;他編著的我國首部《主動脈夾層外科學》,成為主動脈夾層外科的重要手術指南之一……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