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輝,男,漢族,1983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福建省榕城監獄教育科科員。
2006年10月,在一次志愿者入戶探訪中,高建輝結識了殘疾孤寡老人謝阿姨。從此,他們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謝阿姨60多歲,孤苦伶仃、疾病纏身,靠低保過日子,對生活沒有信心。高建輝許下承諾:“我把您當作第二個媽媽,一定會好好照顧您”。此后,他每十天半個月就帶著牛奶、面包等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如期到謝阿姨家中,陪老人說說話、聊聊天,噓寒問暖,給老人孤獨寂寞的生活帶來了溫馨和慰籍。
有一次,老人在做飯時癲癇病突然發作,把手伸進了滾燙的油鍋,造成中度燒傷,基本喪失自理能力,情緒出現劇烈波動,幾次把要來關心幫扶她的“小輝”拒之門外。高建輝不灰心、不氣餒,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勸說,并向阿姨保證,會繼續堅持,和以往一樣關心照顧她。高建輝八年如一日像親生兒子般無微不至的照顧、關心,謝阿姨才一次又一次僥幸地從鬼門關拽了回來,化險為夷,重新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感覺到了人世間的溫暖和樂趣。
在工作崗位上,高建輝十三年如一日,牢記入警誓言,恪盡職守,頑強拼搏,無私奉獻,成為工作上的改造好手,業務精兵。2006年,他所在的四分監區有個安徽籍的聾啞罪犯余某,是個拒絕改造的硬骨頭。高建輝做好了打持久戰、技術戰、技巧戰的心理準備。他根據殘疾犯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區別對待,抓住薄弱環節,花時間尋找該犯的改造積極面,同時肯定其正確的行為,讓其找到被認同感。與此同時,高建輝還從生活上予以關心,從情感上給予理解支持,不斷鼓勵督促他憑借自身努力獲得相應考核分,把人性化關懷貫穿于個性化改造工作的始終。為了進一步鞏固成果,貼近余某的心靈深處,高建輝用了一個月時間,專門學習啞語,與余犯進行手語、唇語交流,余犯慢慢地對他產生了信任。
高建輝在外說到做到,對家人卻是“屢屢食言”,滿含愧疚。2008年5月12日高建輝與同伴一道日夜募捐善款,把物資和現金匯向了汶川地震災區,沒能給在做腦瘤手術的母親病床前送過一次飯。2010年5月高建輝第三次出差到外地,因工作任務特殊,幾天幾夜沒敢合眼,圓滿完成了任務,陪女友外出旅游的承諾卻落了空。2011年南平水災,他和同伴冒著生命危險抗洪搶險,為最需要的順昌災民送去物資和捐款,卻無法陪父母回北方老家省親祭祖。曾經親如兄弟的一些同學、朋友因為他的一次次爽約而慢慢地冷落、疏遠了,但是高建輝從不后悔自己的堅持和選擇。
高建輝曾獲2009年度監獄管理局嘉獎、2010年度全省個別教育能手、 2011年度記省司法廳個人三等功、省直機關“學雷鋒、真情服務為人民”活動2014—2015年十佳典型獎、省直機關最美志愿者。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