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壽,福建三明沙縣虬江街道瑯口村村民。十年來,二哥大哥相繼離世,二嫂因貧改嫁,母親癱瘓,一系列的家庭變故,讓他喘不過氣,他不僅要哺育自己年幼孩子,還承擔起養育侄兒和照顧母親的雙重重擔,2017年3月被評為沙縣第四屆道德模范。
在虬江的瑯口一帶,只要有人提起張昌壽,沒有人會吝嗇夸贊他。張昌壽在家中排行老五,是家里的老么,從小衣食無憂。1997年和黃秀姬結婚,婚后夫妻倆經營著一家商店,生育了一女一男,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然而生活并沒有讓他過得一帆風順,后來發生的一些不幸打破了生活的平靜,也凸顯了他一顆孝老愛親的心。
張昌壽早年喪父,十年前,他的二哥也不幸離世,因病致貧的二嫂改嫁,留下了小孩,這時張昌壽夫婦承擔起了撫育侄兒的責任,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張昌壽十分心疼愛惜這個年幼喪父的侄兒,為了彌補侄兒缺少的父愛,張昌壽對侄兒甚至比自己的孩子還要好,衣食住行無不照顧周到,并且關心侄兒心理健康,讓他自信快樂的成長。張昌壽收入不高,但是他不怕苦不怕累,最辛苦的時候需要同時兼顧三份工作,賺來的錢才基本維持家里日常開銷以及供侄兒、孩子讀書。對于張昌壽來說,家里雖窮但是不能窮孩子,日子再艱難,也要鼓勵孩子們讀書上學,這樣才能有好的未來。在侄兒在外讀書期間,基本保持每兩天一通電話關心侄兒的生活、學習。最終,侄兒不負張昌壽所望,在2014年順利從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此時,本應可以松一口氣,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二個小孩了,可屋漏偏逢連夜雨,沒多久,母親又癱瘓在床,禍不單行,大哥也因病去世。張昌壽夫妻又承擔起服侍老人的責任。每天早晨起床后,張昌壽夫婦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人,打開窗戶清掃房間,讓老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一日三餐,夫婦倆將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老人床前,親手一口一口喂。老人體質虛弱,經常生病,他們三天二頭就要上醫院,回來又服侍吃藥。夏天一到,蚊子多了起來,他們總是早早幫老人安好蚊帳,點上蚊香,冬天一轉涼,夫妻倆為了不讓母親受凍,及時給母親加衣服、換被褥,每天還將熱水壺放在母親的被窩里取暖,老人常年臥床不起,大小便極為不便,夫妻倆既要開店,又要接送孩子上下學,但夫妻倆還是輪流幫老人端屎、端尿。細心的妻子三天兩頭幫婆婆擦身換衣,保持身體衛生,老人癱瘓多年,身上沒長一點兒褥瘡。怕母親寂寞,夫妻倆一有時間就陪她看電視、聊天,還買來收音機解悶。
張昌壽夫妻倆孝老愛親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乖巧懂事的一雙兒女,每當放學回家,他們就會自覺地來到奶奶的房間,照顧奶奶,也讓父母勞累的身心減輕了不少。
張昌壽的事跡不僅影響著鄰里,也在瑯口一帶成為孝老愛親的楷模。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28豐澤區以道德建設鑄文明底色
- 2017-06-28涵江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省級文明城區推進會
- 2017-06-28浦城:整治“牛皮癬” 共創文明城
- 2017-06-28晉安區召開迎接文明城市(城區)總評軟件材料培訓會
- 2017-06-28泉港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業務培訓會
- 2017-06-28沖刺全國文明城市 福清召開再動員再部署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