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標, 1969年10月生,漳平市公路分局和平公路站職工。他,勇救6名群眾生命,詮釋搶險救災的奉獻精神;他以路為業、以站為家29年,甘當“鋪路石”,愿做“老黃牛”。
2016年7月9日,“尼伯特”特大臺風襲擊漳平市,全市普降特大暴雨,溪南鎮、象湖鎮的洪澇災害最為嚴重。水電、交通、通訊全部中斷,引發大面積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21時10分許,陳文標奉命駕駛鏟車趕到莆永高速公路溪南收費站出口,清理沿線道路溜坡塌方。此時,夜幕漆黑,暴雨傾盆,水位暴漲浸漫路面1.6米,驟然匯成400多米的洪水帶。當陳文標打亮全部車燈,謹慎駕車前行100多米時,突然目睹前方一盞手電筒光束正在黑暗中不停地揮舞,并伴隨著“快來救我們!快來救我們!”的急切呼救聲。“有人遇險了!”陳文標第一時間下意識地反映。救人于危難,刻不容緩!陳文標毫不猶豫地繼續駕行40多米,只見一輛小車被洪水圍困,5名群眾(大人3名、小孩2名)驚恐萬分,站在晃動的車頂上不停呼救,洪水淹沒腳踝處。暴雨如注,狂風肆虐,若不及時救援,5名群眾無疑命懸一線,情形萬分緊急。然而,洪水已經浸濕駕駛艙的底部鋪面,陳文標也本能地察覺到鏟車正在微微顫動。人命關天,救人要緊。陳文標凝神定氣,把穩方向盤,緩緩地駛近小車左側,盡最大努力減輕洪水波涌對小車的沖擊力。“穩住!穩住!再穩住!”他堅定地、持續地為自己打氣。此時此刻的他最擔心鏟車中途熄火,不僅自己身處險境,而且失去解救受困群眾的希望。陳文標使出渾身解數,拿出看家本領,憑借平時練就的嫻熟駕技,終于將鏟車斗穩穩地平放在受困群眾面前。“先上1個大人,再接2個小孩,一個一個地來,千萬不要慌!” 陳文標從駕駛艙的玻璃窗探出頭,有條不紊地引導著。5名受困群眾依次爬進鏟車斗,安然脫險獲救。陳文標舒緩一口氣,準備倒車駛回。“還有一個人!”鏟車斗里一名男子大喊道。“在哪里?”陳文標沉著回應,順著男子手指的方向緩轉車燈,發現一名男子正趴在距離小車3米處邊坡的一塊石壁上。陳文標再次調整呼吸,平靜心態,小心翼翼地駛近,成功解救最后一位受困群眾。此刻的險情尚未完全脫離,陳文標絲毫不敢有任何松懈,他冷靜倒車,順利將6名受困群眾運載到安全區域。隨即,他悄然駛離,投入緊張的搶險救災工作。在這次抵御“尼伯特”臺風特大洪澇災害中,陳文標連續奮戰14天,駕駛鏟車280小時,清理滑坡溜方21處。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6-01三明市委文明辦主任張煒琳率隊到建寧縣指導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 2017-06-01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泉州印發三個配套實施方案
- 2017-05-31廈門:思明區商戶助力文明共建 倡導文明騎行垃圾分類
- 2017-05-31廈門:思明區商戶助力文明共建 倡導文明騎行垃圾分類
- 2017-05-31仙游縣委文明辦攜手海綿團開展道德模范“傳幫帶”活動
- 2017-05-31看過來!福建幼兒園文明校園創建標準都在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