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寶平,男,1963年8月出生,高新區(qū)南嶼鎮(zhèn)六十份村村民。其父40歲便全盲,生活難以自理,其母重病癱瘓在床六年有余,這位農(nóng)村的普通勞動者不僅支撐全家的經(jīng)濟,還日復一日,毫無間斷地照顧著全盲的父親和重病的母親,成為了雙親的“手”和“眼”。
2011年2月,曾寶平的母親不慎摔倒,在醫(yī)院ICU重癥監(jiān)護室一躺就是40多天,人事不省。經(jīng)多方治療,總算保住了性命,但已癱瘓,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此后母親經(jīng)常犯病,且每次犯病都得住院治療,每年都須住院數(shù)次。癱瘓的老母親經(jīng)常大小便失禁,每次他都二話不說趕緊給母親清理干凈,換上清潔的床單被褥。為讓母親增強抵抗力,減輕病痛,他想方設法給母親增加營養(yǎng),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為老人做好營養(yǎng)早點,待母親醒后便為母親仔細洗漱并喂食早點。
2016年母親的病情加重,只能從嘴角吸食一些菜汁、牛奶等流食,曾寶平每次都花1個多小時耐心地為母親喂食。同時,他還每天堅持給老人翻身、揉胳膊、洗腳擦澡,且個夜晚都要到母親房間查看好幾趟,幫著掖蓋被子、倒水。遺憾的是,老母親在2017年年初離開了人世,曾寶平倍感難過,萬般不舍,但他努力從悲傷中走出,因為還有老父親等著他照顧。
“這段時間父親還一直在哭,說他聽不到母親的聲音了”曾寶平難過地說道。在料理完母親的喪事后,曾寶平便成了老父親唯一的“眼”。曾寶平跟往常一樣照顧著父親的生活起居,一切都那么熟練。隨著年紀增長,父親漸失靈敏,用了很多年的木拐杖也換成了如今的鐵拐棍,拐棍觸地時的鏗鏘撞擊聲,才能讓他分辨前方是踏實還是踩空,聲音就是安全感。為了讓父親的生活不那么枯燥、乏味,收入微薄的兒子毫不心疼為父親買最好的收音機,在看不見的世界里,收音機成為了父親收悉外界消息的一個重要工具。父親的收音機換了一臺又一臺,拐杖換了一根又一根,唯一不變的是兒子對父親那份暖暖的孝心。曾寶平一如既往地照顧著父親的生活起居,在曾家的餐桌前,總有這樣一個場景:固定的座位,固定的餐具擺放,兒子固定把最好的菜夾到父親的碗里,年復一年,曾寶平總是為父親排除掉一切不必要的麻煩,讓他習慣這樣的生活節(jié)奏……曾寶平說:“幾十年了,父親習慣了家里的環(huán)境和生活,我們不會輕易改變,他看不見,我便是他的眼睛。”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28浦城:開展節(jié)前整治 確保“五一”文明出行
- 2017-04-28武平縣領導帶隊全國文明城市迎檢督查
- 2017-04-28永春縣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推進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 2017-04-28永安市啟動“音樂種子”春蕾助學進村文明行動
- 2017-04-28海滄區(qū)組織開展全區(qū)志愿服務文明禮儀培訓
- 2017-04-28海滄區(qū)組織開展全區(qū)志愿服務文明禮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