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枝,思明區嘉蓮街道蓮興社區居民。30余年悉心照顧公婆,言傳身教教育兩女兒感恩社會,面對生活帶來的種種考驗,她知足常樂,用愛撐起一個家。
無怨無悔 30余年悉心照顧公婆
鄭秀枝22歲嫁入這個家時,公婆就體弱多病,需要人細心照顧。婆婆在年輕時出意外右半身殘疾,癱瘓在床,生活很難自理。公公則聽力嚴重殘疾,還患有高血壓,腦供血不足。面對這樣的困境,鄭秀枝沒有退縮,而是一邊賺錢養家,一邊照顧家里。
在鄭秀枝28歲時,丈夫因故長年離家。失去了家里的頂梁柱,少了主要的收入來源,鄭秀枝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兩個女兒,一個5歲、一個7歲。兩個老人,幫襯不了她,還需要她費心費力照顧。這時候,朋友勸當時還年輕的鄭秀枝改嫁,她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家是碼頭,人是漂泊的船。我不依靠著碼頭,我要去哪呢?”鄭秀枝用她樸素的語言暗暗許下了承諾,“兩個女兒,兩個老人, 就是我的家。我要撐起這個家。”
擺攤做生意、醫院做護工、單位做保潔等各種零工,鄭秀枝都做過。最早的在夜市擺攤賣沙茶面,她要從下午賣到第二天天亮,每天早晨她則要忙活家務活,照顧好兩位老人。她還在醫院里當過護工,護理重癥病人既辛苦又瑣碎,她沒有畏懼:“我不怕臟,只要把病人護理好,掙的錢就多”。
在外打零工賺錢,鄭秀枝不怕苦不怕累,只求能多賺點錢。在內照料兩位老人,鄭秀枝也細致入微,從不含糊。婆婆的手因為殘疾,整個手掌變形彎曲。為此,婆婆總是笨拙地把手藏在身后,從不示人。鄭秀枝看在眼里,悄悄地把婆婆所有外衣的口袋都改成斜開口的袋子,這樣婆婆就能輕松地把手放入口袋里了。
當年的意外,讓婆婆不僅身體殘疾,神經也因此受損,經常無緣無故動怒。鄭秀枝心疼婆婆的不容易,相處的這30余年間從未與她吵過架,都是任勞任怨,變通法子讓婆婆安靜下來,不再吵鬧。“公公婆婆表面看起來難親近,其實對我很好,很為我著想”鄭秀枝說,“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便不愿讓我做,怕我太勞累。”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28浦城:開展節前整治 確保“五一”文明出行
- 2017-04-28武平縣領導帶隊全國文明城市迎檢督查
- 2017-04-28永春縣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 2017-04-28永安市啟動“音樂種子”春蕾助學進村文明行動
- 2017-04-28海滄區組織開展全區志愿服務文明禮儀培訓
- 2017-04-28海滄區組織開展全區志愿服務文明禮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