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古往今來,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維系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做人的本分。退休后的鄒秀珠,將所有心思全部投入到照料年邁的父親上,為子女和鄰里樹立了敬老孝老的好榜樣。
鄒秀珠的父親鄒文蓉,新圩供銷社退休職工,今年已有101歲高齡,是目前華安縣供銷系統里年齡最大的老人。老人的長壽離不開鄒秀珠幾十年來的悉心照料。
鄒秀珠的母親在鄒秀珠還沒退休就過世,由于要維持家庭生活,鄒秀珠的老公得外出打零活,照顧老人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幾十年如一日,她不嫌臟不怕累,把家里的衛生收拾得干干凈凈,始終讓父親的居住環境保持著潔凈舒適;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飯,每天都給父親洗臉、暖腳、擦身、換衣服、喂藥、喂水,幫父親按摩、活動,給父親做適合父親口味的可口的飯菜,細心照顧著老人的起居生活。
近兩年,鄒文蓉老人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得了脫腸的毛病,去年和今年兩次到縣醫院進行治療,出院后在家療養,現在仍需要天天服藥。她始終陪伴在父親身邊,夜以繼日地照顧著的父親。老人每天都要起夜,少則4、5次,多則7、8次,為老人端茶送水、端屎接尿,這樣整夜下來,幾乎每天都沒怎么睡覺,老人醒得早,早上4、5點又要起床去買菜,回來給老人做飯。由于長年沒日沒夜地照顧老人,她也患上了頭疾,經常會眩暈,有時候炒菜時突然就眼前一黑,跌倒在地,需要長期服藥。但她還是不辭辛苦,無怨無悔地做著一切,以自己的實際言行深刻詮釋了“孝”的含義,譜寫了當今社會一曲感人至深的“孝”的贊歌。
行為是最無聲的教育,她的子女看著他們的媽媽這樣孝敬老人,也深受影響。外出打工的他們只要一有假期就會回家看望媽媽和外公,平時也經常打電話問候。一家人其樂融融,十分和諧幸福。
她用不因時間而減弱的關愛、不因辛苦而放棄的行動,為老人鑄造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堅實后盾,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孝老敬老樂章,也讓我們從平凡中品讀了孝的含義,孝的精髓。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28浦城:開展節前整治 確保“五一”文明出行
- 2017-04-28武平縣領導帶隊全國文明城市迎檢督查
- 2017-04-28永春縣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 2017-04-28永安市啟動“音樂種子”春蕾助學進村文明行動
- 2017-04-28海滄區組織開展全區志愿服務文明禮儀培訓
- 2017-04-28海滄區組織開展全區志愿服務文明禮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