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宜居?說白了就是讓居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等,都能得到圓滿的安排和解決。因此,文明城市創建要多挖掘宜居的內涵:易居、逸居、康居、安居。
易居。“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這個“民”,當然包括所有的居住人口。因此,城市發展規劃、管理思想,應有充分的民本思維、民生思維:考慮公共利益需要,更要考慮城市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存需要、生活需要、發展需要;強化公共管理效應,也應該有溫情脈脈的情感關心和人文關懷。并通過住房制度、醫療改革、教育改革、交通改革、精神文明發展,讓所有居民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務、生活居住權和生活居住條件。讓人們時時感受到公共管理的善治、公平、公正、平和,擁有一個住得下、能常住的公共環境。
逸居。“逸居”就是生活得安逸舒適。它應該具備三個因素:豐腴的物質發展、良好的人際環境、溫馨的文明氛圍。因此,城市發展強化經濟總量、經濟奔小康,還要注重精神奔小康、道德發展、和諧的人居環境。比如讓城市具備便捷的交通條件、文化設施、醫療條件的同時,也具備溫情溫暖的人際關系,優良的道德發展水平。讓公眾對守望相助、崇德向善、修身尚讀等傳統美德心有共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自覺靠攏意識。做到了這種物質、精神的雙重和諧,城市成為真正的“人的城市”,公眾當然就能生活得非常“逸居”,具備較高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康居。“十三五”規劃提出了“綠色”等五大新理念,一個宜居的城市肯定是一個健康的綠色的處所,其中應有新鮮的空氣、干凈的水源、充足的陽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和社會生態。因此,城市規劃者注重GDP,也應該通過打造綠色經濟、企業轉型升級,留住青山綠水。讓物質利潤和人居價值雙贏發展,成為真正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居民提供最大程度的健康保障。
安居。每一位居民不僅住得好、健康,還要住得安定安全、長居久安。畢竟對于幸福和發展而言,安全才是最基本的底線,文明城市要將安全生產、社會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以及精神安全,提升到重要位置,通過法律規范、制度約束、專項執法等,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將安全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還要對突發性公共事故、災害性自然災難,防范于未然,提升城市和居民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災害和風險的能力。筑起安全的銅墻鐵壁,為宜居打下堅實的保障。
讓城市成為和諧宜居的樂園,讓城市得到可持續發展,讓公眾得到真正的文明、快樂和幸福。(紅寰)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18邵武市:曝光不文明行為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 2017-04-18邵武市:曝光不文明行為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 2017-04-18馬尾區委書記趙學峰調研文明創建工作
- 2017-04-18馬尾區委書記趙學峰調研文明創建工作
- 2017-04-18馬尾區委書記趙學峰調研文明創建工作
- 2017-04-18永安市啟動新一輪“文明家庭”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