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進入榕城,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久違的無動力自行車又重現城市,一段時間隨處可見的電動自行車少了許多。共享單車的進入,無疑是方便了出行者,有利于環境保護,減少城市污染。但是,共享單車進入后,隨之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單車隨處擺放,影響了市容整潔;單車被人為損壞,有的被掛上了樹,有的被扔進了河,有的被扎破了胎;還有使用者押金的安全,也成為媒體關注的一個問題。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給我們提出一個共同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共享?
共享單車,是共享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互聯網+”的具體運用,讓人們又一次感受到了互聯網的魅力。上網查了一下,對共享經濟是這樣解釋的:民眾公平、有償地共享一切社會資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經濟紅利。理解其意思,共享的前提是公平、有償,是在付出中收益,付出中共享的。那么,共享不只是民眾的單方享受,分得共享經濟蛋糕的還有企業和政府。
對于民眾來說,共享單車在于便利性和經濟性。之所以便利,因為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福州曾經家家擁有單車,甚至于成年人人人都擁有單車。這就給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車輛管理維修,防止車輛被盜,都是些煩心事。如今,不擁有卻可以使用,這也是共享單車能夠迅速得到榕城民眾響應的一個重要原因。共享單車能不能持續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城市的公民素質,如果說,因為這東西不是我的,我就可以隨意糟蹋,那也糟蹋了“共享”二字,損壞了共享品牌。可以說,公民素質越高,共享的生命力就越旺盛,大家也就越可以從中獲益。
對于政府來說,共享單車的出現,實現了公共服務社會化。在榕城,政府曾在便民自行車項目上投入不少資金,方便了群眾,得到了市民的贊揚。但是,僅僅依靠政府,一方面難以投入更多資金來滿足民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難以投入更多人力來滿足共享單車靈活的管理方式。俗話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應當做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推動公共服務的社會化。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強監管服務,把精力放在城市管理上,及時制定城市共享單車的管理辦法;把精力放在市民素質的教育提高上,進一步培養民眾的守法意識、誠信意識;把精力放在企業的監管上,讓每個企業有序參與、公平競爭、合法經營,在合法經營中獲取收益。
對于企業來說,共享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運作方式。企業在共享經濟中應當有回報和收益。市場必然存在競爭,競爭能夠改善服務,能夠讓民眾獲得利益。經營共享單車的企業,必須秉持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的理念,在吸引民眾使用本企業共享單車的同時,還需要保證民眾使用共享單車所繳納押金的安全,需要與政府配合,加強單車的管理,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加強單車的維護,保證民眾騎行中的安全。總之,共享單車是公共服務產品,經營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求得發展,還是需要把服務的文章做足,在服務中去分享共享單車的紅利。
共享單車是一種多贏的經濟形態,民眾、企業和政府都能夠在其中獲得紅利。當然,市場講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各方在看到紅利、享受紅利的同時,也需要共同維護市場,共同防范和降低風險,讓這一新業態不斷壯大,為其他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借鑒。(筱 陳)
![]() |
![]() |
責任編輯:孫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