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3.15”已過,誠信一詞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最為崇尚的品質,并在五千余年的歷史中留下了無數感人至深的誠信故事。加強誠信教育、推進誠信社會建立尤為重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人的價值觀的塑造和形成青少年時期也最為關鍵。筆者認為,為將誠信美德更好地發揚光大,讓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誠信教育必須要從娃娃抓起。
培育誠信理念要注重家風熏陶。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不可或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進行觀摩、效仿,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價值取向。這足見父母對于孩子價值觀形成的影響。既然誠信是安身立命所必須,那么父母就要將誠信作為家風家規的重要內容,且在為人處世中切實踐行,所做的承諾必須要像“曾子殺豬”那般踐行,不要讓不誠信的行為在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孩子便在家風中耳濡目染,使得誠信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培育誠信理念要融入校園教育。要將誠信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去,把有關誠信方面的名人名言、代表人物、歷史典故等靈活地編入到德育課程中去,將誠信教育融入其中,使得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學校要將誠信理念納入校訓中,積極開展誠信學生評比、誠信校園征文、誠信人物講堂、誠信校園宣傳等活動,培育良好的誠信校風。此外,教師要帶頭講誠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為學生樹立榜樣。
培育誠信理念要凝聚社會關心。青少年的誠信教育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也離不開社會的關心。一方面要積極加強對社會的誠信宣傳,營造人人講誠信的氛圍,為青少年的誠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風氣影響;另一方面全社會要以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支持關心下一代的誠信教育,并躬身力行,積極主動地為青少年誠信教育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誠信是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的思想基礎,誠信教育是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人都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堅決抓好青少年的誠信教育,推動誠信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誠信理念,方能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誠信社會也必將可期。(吳明濤)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