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統籌,推進城鄉同步同等 作為全省首個全域城市化發展改革試點,堅持 “一市一城”,試點 “多規合一”,編制全域一體空間統籌規劃,以及海岸帶、景觀風貌、生態控制線等 18個專項規劃,突出環灣面海,融入“系統、文化、精細、生態”四大理念,推動舊城提質,加快新城集聚,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城鄉一體日臻完善。近年來,石獅扎實推進城鎮化建設,大力落實 “美麗鄉村”創建,先后投入149億元新建177個重點項目、 390億元改造7大片區,強化規劃建設管理,優化城鎮化布局,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成為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走出一條 “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城鄉管理、城鄉產業布局、城鄉公共服務、城鄉社會保障” 6個一體化的發展道路。目前,建成區面積增至37。5平方公里,主次干道 “白改黑”率達 98% 、電纜化率67。4% 、城鎮化率78% ,均居全省縣市第一;率先實現公交車、自來水、電力、水泥公路、廣播、數字電視、電話、寬帶8 個 “村村通”;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驗收;新農合付費改革列為全省試點,低保、城居保、新農合標準和覆蓋率穩居全省縣級市首位。城管重心全面下移。出臺《關于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實施意見》,組建城市管理委員會,下設市容景觀管理、公共設施管理、市民素質教育三個專項協調小組;鎮 (街道)成立城管辦,村 (社區)設城管站,全市9個鎮 (街道)共派駐 9支城管執法中隊287人,初步形成 “市、鎮、村”三級聯動的屬地管理機制,啟動 “日常管理以塊為主、業務指導以條為主”模式,重點對 “六亂四攤”進行集中整治;成立城市管理綜合考評中心,從管理體制、運作機制、資金投入、監督考評等方面入手,改進環衛管理體制和營運機制,推行道路及市政設施管養 “1+n ”模式,實行 “月排名、年通報”,構建全覆蓋管理、全天候保潔、全過程控制的 “三全”網絡,城市環衛考評保持泉州市前列。鄉風文明持續提升。通過征集梳理群眾身邊 68 種不文明行為,推出 “書香獅城、厚養薄葬、垃圾不落地”等十大 “文明新風”行動,逐步實現農民素質市民化。書香獅城方面,持續舉辦“全民讀書月”、 “流動圖書車閱讀在身邊”等系列活動,落實“一鎮一站,一村一室”建設目標,全市127個村 (社區)農家書屋、公共服務站實現全覆蓋,基層文體活動設施日臻完善。厚養薄葬方面,所有村 (社區)完成村規民約 (居民公約)修訂,并匯編成冊;規范鎮級紅白喜事操辦標準,改革超期火化預約審批制度, “文明辦喪”推行以來, 2498例喪事均控制在5天以內,節約資金超億元,其中捐資公益6000萬元。垃圾不落地方面,進一步完善垃圾 “清掃、收集、轉運”三級環節,圍繞 “收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保持得住”四個目標,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試行垃圾分類積分獎勵,市財政補助25個村改造提升垃圾收集車,設置13個臨時建筑垃圾堆放點,榮獲“全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先進市”稱號。2015年10月獲評 “國家生態市”,所轄?7 個鎮全部被命名為 “國家生態鎮”,建成省級生態村16個。同城待遇實現均等。自 2014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市民積分以來,圍繞綜合素質、工作經歷、社會貢獻等27項指標,實施 “積分入住、積分入學、積分入醫、積分入保、積分創業、積分培訓、積分榮譽、積分入市民卡” 8項差異化公共服務待遇優惠以及 35 項配套公共服務應用。其中,全國首創的積分入住,最高可獲購房補貼12萬元。同時,不斷優化積分樹形結構,新增民辦高校人才積分,實現外來人口 “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截至2016年12月,共有 104067位新市民參與積分建檔,兌現積分入住?265 名、積分入學449名,發放住房補貼 302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