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區書院建設的基本架構和運行管理模式 廈門市社區書院建設從2015年5月創建以來,已經歷了試點先行、總結提升兩個階段。目前,已建成1家市級書院總部、6家區級社區書院指導中心和59家社區書院,在書院的功能定位、場所設置、標識系統、課程資源、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規范化標準和要求,建立完善了師資和課程資源庫、信息服務網站、日常運行管理機制,構建起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社區教育服務體系。 在社區書院的建設資源上,堅持把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和基層宣傳文化建設與社區書院建設有機結合,將涉及群眾精神文化、宣傳教育的相關部門聯動起來,在工作機制和服務內容上進行整合,切實把社區書院打造成各部門向社區投送精神文化產品或項目的統籌平臺,在群眾組織上從松散向集中轉變,在教學內容上從零碎到系統推進,在師資隊伍上從普通到名師提升,在建設力量上從分散到聚合統籌,全面提升基層宣傳教育和文化服務的水平,更好地滿足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依托原有的文化教育設施和場所,加以整合和提升改造,較好地解決重復建設等問題。 在社區書院的架構設置上,本著“統籌規劃、分級管理、注重實效”的原則,建立市級書院總部和社區書院教學點兩級服務管理體系,形成“總部+教學點”的扁平化架構。其中,書院總部作為全市社區書院的培訓管理中心、資源整合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主要擔負課程研發、師資配送、指導培訓、信息共享、監督考核等職能。區級社區書院指導中心,由各區以基本條件較好的某個社區書院為依托,發揮承上啟下、協調示范、檢查督導作用,擔負統籌和配送區級教育資源等職能。社區書院作為基層終端,按照“四個一”(一個統一標識、一個固定場所、一套課程體系、一套運行模式)的標準要求,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教學和活動。 在社區書院的運行管理上,圍繞“品質、實效、特色、活力”目標,從悠遠的文化傳承、現代社區教育探索實踐、社區社會組織的組織方式、現代商業連鎖經營模式等四個方面,創新社區書院的基本特征,著力構建在社區黨組織統一領導下的科學化管理運行模式:一是探索建立社區書院理事會管理機制。吸納居民中有威望、有能力的熱心人士擔任理事成員,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由群眾參與書院的策劃、運行、監督、評估,形成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書院運行模式,確保社區書院長效發展。二是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和以獎代補機制。建立政府引導、群眾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投資機制,把社區書院教育活動納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范疇,引入社會公益組織、高校、社會團體等,為社區書院提供專業化、高質量的服務;把社區書院建設工作納入以獎代補項目,制定獎補辦法。同時,充分挖掘社區達人、能人,開展志愿服務式無償授課,形成接地氣、有特色的課程活動品牌。三是探索建立商業連鎖經營服務機制。建立市、區、鎮(街)和社區書院師資庫,搭建市書院總部、區級書院指導中心與社區書院信息平臺,健全課程投送機制,實行名師名家進社區巡回開課,實現教學資源互通共享,提升社區書院品位和層次。四是探索建立評估激勵機制。積極開發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信息共享、刷卡記錄、積分統計等,把大數據運用與表彰激勵機制有機統一,定期對社區書院、授課老師、書院學員、志愿者等進行考評、表彰,營造濃厚的學習教育氛圍,促進社區書院既充滿活力,又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