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一是模范好人傳遞真善美。組織“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評選活動,月均征集候選人50名、網絡投票超100萬人次,全年共評出福建好人120名,中國好人24名;編輯《福建好人傳2015卷》,制發道德模范宣傳掛圖8000余冊,舉辦道德模范事跡電視展播《道德脊梁》;配合中央文明辦在晉江、莆田舉辦全國道德模范故事會基層巡演3場;慰問生活困難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16人,發放慰問金46萬元,形成崇德向善、好人好報的社會氛圍。武平縣“好人數字展館”建成開放。泉州市道德模范題材公益微電影《燭光里的背影》、《后愛》、《蛻變》等上線展播。廈門、三明等市積極舉辦“道德的力量”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二是“最美志愿”系列凝聚正能量。組織開展最美志愿服務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各30個,另有3人入選全國最美志愿者,3個項目入選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4個志愿服務組織入選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4個社區入選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向中央文明辦推選報送新一屆最美志愿服務系列候選對象40個,全社會參與志愿服務的氛圍更加濃厚。三是文明家庭引領社會風尚。組織參加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我省8戶家庭入選并晉京接受表彰,蘭華雄家庭在大會上作典型發言,福建日報、省電視臺、東南網以及文明福建、閩姐姐微信公眾號推出文明家庭系列報道,營造了全社會關注家庭家風建設的良好氛圍。省委文明辦與省婦聯聯合舉辦五好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暨尋找“最美家庭”活動,評選表彰了10戶省五好文明家庭標兵、100戶省五好文明家庭、10戶省“十佳最美家庭”和100戶省“最美家庭”,通過“曬、議、講、展、秀”等環節,引領更多家庭積極傳承文明風尚。 3.公共服務利民惠民。一是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穩步推進。制定了《福建省“十三五”時期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規劃實施方案》,統籌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全覆蓋”。組織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專項督查,落實“以獎代補”制度,差別化下達年度運轉經費。召開全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推進會暨骨干人員培訓班,推進2016年度承建項目34所,安排120萬元專項資金為承建校配送活動器材。3個全國文明城市地級提名城市和8個縣級提名城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全覆蓋”建設工作進度加快,晉江市、石獅市、惠安縣、長泰縣等部分縣市已提前完成目標任務,各提名城市轄區城市學校少年宮建成率達40%。二是公共文化服務進校園行試點有序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進校園”試點覆蓋福州、廈門、漳州、泉州、三明5個全國文明城市,網絡服務平臺得到適度推廣。據統計,全年5個試點城市累計發布服務項目600多個,共有175個單位與465所學校成功對接并組織了500多場次線下服務活動,地方公共文化資源服務未成年人更加便捷、高效。三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建設扎實有效。泉港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等12個省級示范站點均高標準完成建設,經常性開展心理援助、危機干預等專業化服務。目前,全省90%以上市、縣(區)通過省級資助、自籌經費等多種形式建立了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輔導站,有效服務周邊學校、社區、家庭未成年人。舉辦福建省第四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骨干人員培訓班,通過專家授課、現場觀摩、學員交流等方式切實提升心理健康輔導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共120名人受訓。四是“鄰里守望、情暖八閩”主題志愿服務經常化。春節元宵“兩節”期間,重點針對返鄉農民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士等特殊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快樂返鄉、敬老愛老、扶貧助殘、關愛留守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傳遞社會關愛。植樹節期間,以“美麗福建 美麗心靈”為主題組織發動10多萬志愿者投身到義務植樹、綠化美化、關愛母親河、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活動。3?5全國學雷鋒日,省委文明辦聯合團省委、福州市委文明辦、福州團市委,以及福建省志愿者協會、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協會等10多家單位,共同開展“鄰里守望?情暖八閩——志愿服務統一行動”和公益項目集中展示活動,參與人數超千人。5?18、6?18期間,組織2萬多名文明禮儀志愿者參與大型會場志愿服務,同時組織近10萬名志愿者赴福州市主要交通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活動,形成文明有序的社會環境。廈門市組織數萬名志愿者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全城動員,有力有效抗御尼伯特超強臺風,讓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恢復重建創造了廈門速度,展示了一個有大愛、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