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文明辦主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自2008年6月開展以來,至今已挖掘在愛崗敬業、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線索近40萬件,在中國文明網上發布“中國好人榜”97期,周頌英等9287人光榮上榜。(中國文明網)
同時,各省、市、區、街道也積極以多種形式評選身邊好人、刊登好人事跡,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道德模范事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一個個普通人身上的生動展現,將道德模范事跡宣傳深入人心對于激發全社會共同奮進的正能量、實現“成風化人”的目標和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好人層出不窮、道德模范遍地開花,如何讓道德模范事跡走進更多群眾的心里,見賢思齊、德行天下,這是對宣傳工作者的一大考驗。當下,道德模范眾多、事跡感人,但許多群眾在生活中似乎并不十分熱衷去了解道德模范事跡、向道德模范學習,道德模范宣傳工作好像有些像剃頭匠的擔子一樣,各地文明辦勞心勞力,深挖掘廣宣傳,可轟轟烈烈向道德模范學習的號召到了基層群眾中卻有些冷卻,反響并不熱烈。
從宣傳方法看, 一些地方在道德模范事跡宣講中仍是 “滿堂灌”、“大鍋灶”,群眾對于信息主動吸收存在“接受難”的問題;從宣傳模式看,宣講通常是對道德模范的事跡進行客觀介紹,而缺少道德模范對于自己心路歷程的表述及與群眾的互動,較難激發群眾的情感共鳴,讓道德模范事跡在居民中“深入難”;從宣傳對象看,一些熱心社區事務的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經常參與宣講活動,而一些年輕人則鮮少知道道德模范,哪怕是身邊的好人,從而形成宣講對象 “延伸難”的困境。如何擴大道德模范的知曉率,讓道德模范事跡深入人心,進而產生“道德模范效應”,是當前宣傳工作者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
在互聯網時代,創新道德模范事跡宣傳渠道,讓群眾有更多“認知感”。我國有7億網民,隨著社交網絡平臺和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全中國十三億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互聯網的影響。習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互聯網日新月異,要增加網民的獲得感、同時提升群眾對道德模范事跡的認知感,宣傳工作者就必須認識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在筑強“文明網”等宣傳陣地的同時,注重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進行正面引導,增加道德模范的話題度和激發網民向道德模范學習的熱情,從而讓群眾對道德模范的事跡有更多的了解。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1-15龍巖市縣文明辦領導看望慰問“福建好人”、龍巖市首屆道德模范胡細妹
- 2017-01-15福建省委文明辦慰問組一行赴廈慰問困難道德模范
- 2017-01-15省委文明辦領導深入武平縣看望慰問困難道德模范
- 2017-01-15省委文明辦領導看望慰問全國道德模范朱邦月
- 2017-01-15福建省委文明辦領導到泉州慰問困難道德模范
- 2017-01-15省委文明辦領導到平潭慰問省道德模范陳茂訓